推动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06-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口、产业以及要素资源的集聚地,是一个国家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实践空间。与西式城市建设及发展模式不同,人民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导向,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最新阐释和实践。推动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应从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坚守城市的历史底色与文化风貌以及强化城市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推动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城市建设的基本规律。城市建设是按照一定规律演进的结果,人民城市建设要重视和遵循其中的基本规律。一是要协调好“人”与“地”的关系。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前者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汇聚和非农转化,后者指的是农业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化。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协调。人民城市建设要警惕和预防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现象,严格控制用地指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二是要协调好“城”与“乡”的关系。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化方面的重要体现,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城乡一体化需要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着力于建立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机制,向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建立和完善城市支持农村的体制机制,让城乡居民均衡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要协调好“产”与“城”的关系。城市与产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般而言,城市兴衰是产业发展与变化的结果,而城市形态及组织方式则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人民城市建设要避免出现“产”与“城”失衡现象,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与“城”协调发展。

  推动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于城市的精细化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城市建设一旦缺失精细化治理,就容易衍生出引起民众不满的“城市病”,以精细化治理赋能人民城市建设可以说是“民之所望”。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要牢牢把握住两个要点,一个是精准化治理,另一个是细分化治理。在精准化治理方面,人民城市建设要一改过去的模糊性、随意性治理现象,做到精准管理与服务,以公共服务供给来说,要精准识别各类人群的需求,做好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益,以高效优质的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而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度。在细分化治理方面,人民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环节、多主体、多要素的复杂事业,要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细分,以主体职责来说,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民众是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共建者、共治者与共享者,要推动多元主体建立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对不同主体的权责进行细分,不同主体立足于自身岗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为人民城市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

  推动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坚守城市的历史底色与文化风貌。人民城市建设要避免千楼一面、千城一貌,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坚守。一是要注重保护和妥善开发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人民城市建设中不能一味贪大求全、去旧立新,要尊重传统、保护历史,对城市中的古建筑、古街区以及文物遗址等进行系统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应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通过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延续历史文化遗存的当代价值,并让人民群众在近距离接触中感知、铭记城市历史。二是要精心打造和培育城市的独特精神文化。城市精神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在文化维度的“名片”,对外具有展示城市形象、对内具有凝聚共识的作用。人民城市建设在培育和打造城市精神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发展植入符合时代特征的要素,另一方面要注重吸收城市传统中的积极内容,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兼容。三是要高质量供给具有城市本土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向民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保障城市居民的文化权益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嵌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旋律内容,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城市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主动性。通过有效和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获得感以及对城市的认同感。

  推动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城市的数字技术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对于人民城市建设而言,数字技术是时代赋予的“利器”与“法宝”,强化城市的数字技术应用和建设数字城市是合乎理性的选择。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数字城市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大力建设和发展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综合服务与治理效能的数字化平台。同时,要及时把握和引入以智能机器人、AR眼镜、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最新数字科技服务于人民城市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展和规范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整体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应扩展到城市治理与城市居民生活两个维度,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提升城市治理的透明性、回应性以及有效性,同时也为城市居民参与城市公共事务以及享受公共服务提供更加多样的路径选择。另外,数字技术应用于人民城市建设应树立边界意识,平衡公共权力与居民权利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制度建设以及社会监督等方式规范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