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当地时间10月19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之后,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与尼日利亚古绍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阿布贾论坛第四届会议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尼日利亚军事资源中心(Nigerian Army Resource Centre)”举行,聚焦“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本次论坛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共创中非发展新时代”为主题,中尼双方的驻外大使(使节)、学者、智库人士、媒体、企业、军方的代表1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进行深入研讨,充分交换双方观点,为双方高质量开展“八项行动”的务实合作建言献策,贡献思想智慧。
尼日利亚《卫报》有限公司前总经理与总主编埃迈克•埃泽泽(Emeka Izeze)先生致欢迎辞并主持开幕式。
尼日利亚前国防部部长阿里尤•默罕默德•古绍(Aliyu Gusau Mohammed)指出,在瞬息万变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的全球生态系统之中,我们必须关注有效合作的重要性,中非合作需要制定新的可行的战略框架以应对世界日益复杂的挑战,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当前的合作,同时共同为建立稳定、包容以及有利于国际国际新秩序而努力,不断促进多边沟通与协作。古绍表示,非洲大陆和国际社会的其他地区还面临着很多安全问题,急需有能力为解决非洲大陆安全问题和发展问题提出新思路和行动准则的研究机构。古绍研究所致力于与全球类似的机构建立长期扎实的合作关系。其中,古绍研究所与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合作关系就是其中一个具体的生动的例子,双方共同关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联合创建的“阿布贾论坛”旨在促进中非双方理解,增进双方传统友谊,为经贸和双边活动提供活力。
中国驻尼日利亚特命全权大使崔建春表示,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其会议成果不仅有益于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同样有益于所有参与其中的国际组织和整个世界,而中国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领导角色去创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建设。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努力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各领域的发展,在尼日利亚的投资涉及铁路、公路、ICT通信技术、农业、矿业、能源以及银行业、金融业、保险业等各行各业,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当前尼日利亚国家领导人也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为双方合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崔建春表示,在这个不断更迭的时代,中尼之间的纽带也在不断更新,thought(想法)、investment(投资)、endeavor(努力),构成了新的“TIE”(纽带)。同样的,尼日利亚在安全、教育、经济等领域同样需要更新理念,关心经济发展本身以及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大众等重要议题。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与古绍研究所的伙伴关系,在助推双方民间交往和务实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期待两国之间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合作关系。
浙江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邵国平表示,对非研究与合作工作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金名片”,目前学校已经与30个非洲国家的大学、智库机构签署了90余项合作协议,其中,与尼日利亚的古绍研究所、乔斯大学、贝宁大学、贝尔科技大学、伊巴丹大学、尼日利亚大学等签署了10余合作协议。此次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与古绍研究所续签合作协议,将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打开新的篇章。阿布贾论坛创办5年来,经中尼双方学者多年共同努力,现已成为中非双方智库、政府、民间各界开展交流对话、共享知识与思想成果的重要平台。此次论坛恰逢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恰逢其势,恰逢其时,论坛将为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贡献智慧。
开幕式后,非盟“消弭枪声”倡议高级代表穆罕默德•伊本•钱巴斯(Mohamed Ibn Chambas)发表题为《推动中非合作实现和平发展》的主旨演讲。钱巴斯表示:“中非友好合作有优良的传统,600多年前,中国人郑和带领船队就抵达了非洲东海岸。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始终尊重非洲、重视非洲、帮助非洲。21世纪以来中非关系飞速发展,中国的非洲伙伴越来越多,非洲已经成为中国日益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额和双方的贸易额迅速增长,中非合作给非洲带来了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钱巴斯指出,在中非合作的故事当中,我们听到了不少批评的声音,比如债务问题,这是耸人听闻和毫无根据的。中国占非洲债务的20%,当前非洲面临的债务危机更多的是来自私有部门和金融机构,而不是双边或多边贷款带来的债务危机。事实证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努力将会帮助非洲建设一个更为和平和繁荣的大陆,中国也始终支持非洲去寻求本土问题的本土解决方案。钱巴斯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发展成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奇迹,而是国家长期精心和细致的规划以及国家高度统筹政策执行的结果。同时中国始终立足于自身文化和历史的基础上寻找发展,从不盲目照抄别人的经验。这三点经验最值得非洲学习借鉴。在非洲,不缺高质量的规划,缺乏的是高质量的执行。
本次论坛设有“几内亚湾海上安全问题”“利用免税准入机制减少贸易逆差”“基础设施发展与融资约束”“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四个分论坛,分别由尼日利亚白墨战略教育研究院院长萨利赫•巴拉(Saleh Bala)、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徐薇、尼日利亚杜基亚•戈尔德公司(Dukia Gold)总裁敦德•法格贝米(Tunde Fagbemi)、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籍学者阿德昆勒•奥西迪普(Adekunle Osidipe)主持。中非学者、企业代表围绕议题分别发表主题学术演讲。
尼日利亚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国家工作委员会执行秘书奥卢塞贡•阿沃洛沃(Olusegun Awolowo)指出免税准入是缓解非洲贸易赤字逆差的关键工具。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将积极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促进非洲和中国之间改善贸易条件。非洲通过推动出口增值和多样化以及价值链上移等手段,实现贸易增长。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迈克尔•埃祖仑(Michael Ehizuelen)强调中非贸易逆差不是中国造成的,而是非洲当地加工制造创造附加值所需技能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差距造成的。为了平衡非中贸易,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提升产品附加值等。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张巧文表示,非洲正面临严峻的基础设施融资难题,而中国凭借经验和资金优势,已成为非洲主要的融资方。为缓解非洲的财政压力,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正在积极与非洲各国探讨设计公私合营(PPP)等可持续的融资模式,不仅为非洲提供必要投资,还能提升其财政和技术能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尼日利亚基础设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frastructure Bank Plc)、尼康保险有限公司(NICON Insurance Ltd)董事长拉米斯•迪科(Lamis Dikko)强调,“一带一路”框架下解决尼日利亚基础设施发展和融资约束的紧迫性,重申公私合营模式(PPP)的重要性,表示需要创建一个高效的金融生态系统,整合各方利益相关者和更多金融工具,以满足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融资需求。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宛程表示,几内亚海湾地区打击海盗不力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缺乏国际合作、主导性的地区机制和沿岸国家海军力量薄弱以及法国长期在该地区排挤尼日利亚,美国试图将军事力量存在长期化等国际国内因素,而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民生和基础设计建设的努力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尼日利亚前驻圣多美和普林西尼大使艾哈迈德•马贾吉(Ahmed Magaji)大使指出,当前海盗问题对沿岸国家造成的主要威胁和存在的潜在挑战,治理海盗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国家之间的合作和改善海事管理、提升打击海盗的科技能力,以及改善区域国家之间的管理方式等多种手段联合发力。、
尼日利亚前副总统政治事务特别顾问乌斯曼•布加杰(Usman Bugaje)表示,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年轻的人口,但由于大学和行业之间缺乏具体联系和相互支撑,相应的能力建设薄弱,造成非洲工业化发展缺乏必要的技术和劳动力支撑,工业化进程缓慢。大学要主动与行业接触,形成互利的合作网络。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作会议总结。刘鸿武首先感谢大家共同参与讨论中尼中非安全、贸易、基建、融资、教育、产能合作等议题,在平等对话、多元交流的基础上,融汇中非共建共通共享的思想与知识,为双方发展凝结丰硕的成果。
谈到尼日利亚和非洲未来发展的展望,刘鸿武表示,首先要坚持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建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梦想,一个未来””的尼日利亚;其次,加强非洲国家政党领导力和政府执政能力,保持政治稳定,推动政策俄落实与延续,实现非洲国家的良性发展;最后,非洲国家应该发扬“天助者自助”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中国在过去70多年发展过程中学习的经验。
刘鸿武进一步表示,当前,全球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国家、南方国家正在形成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尼日利亚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一大人口大国,拥有充满创造力的人民和充满活力的经济,正在也将继续引领非洲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尼合作成为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尼日利亚投资设厂,莱基自贸区、奥贡广东自贸区、阿卡铁路、拉伊铁路等项目在当地落实落成,逐渐让整个尼日利亚连接为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为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改善当地民生。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属于全世界,也将惠及全世界。在“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中非双方将通过更紧密的合作,让双方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当代世界》杂志社社长吕学军向会议组织者、与会人员表示感谢,认为本次论坛以其鲜明的主题和深入探讨成为中非思想交流、文明互鉴的典范。同时强调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联合各方,进行深入合作。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推动各国现代化做出不懈努力,也将推动双方共创中非关系新时代。
尼日利亚前驻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大使艾哈迈德•马贾吉祝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对本次论坛的所有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表示感谢。他说,今天的阿布贾论坛是一场学术交流与人文交流的盛会。
论坛期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与尼日利亚古绍研究所续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师生交流、联合研究、成果共享、合作办会以及开发合作机制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机制性合作事务,深化双方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效果。刘鸿武表示,阿布贾论坛拥有坚实的基础、丰富的资源、明确的目标。下一届论坛双方可以更好地协作,设置更多务实的议题,如领导力培训、农业现代化、工业化、青年发展等,从而把阿布贾论坛打造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