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蕴含的理论创新

2025-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5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向国际社会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创新理念、生动实践和建设成果,彰显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伟力和国家安全工作的实践成就。《白皮书》共计六章,全景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逻辑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和实践导向。从国家安全理论的视角看,《白皮书》紧紧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深刻阐释并进一步发展了党的二十大以来的国家安全创新理论,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新的学习指南。 
  一、明确以国家利益界定国家安全范畴,为防止国家安全泛化提供理论依据
  在深入学习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过程中,对于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存在一种泛化认知,这不仅是对国家安全研究对象的混淆,更不利于构建中国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是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中国核心利益主要包括: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难看出,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息息相关,国家是否安全应当建立于国家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与发展。
  从理论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关于国家安全“状态—能力”的表述阐释了两重意涵,一方面,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问题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安全状态的前提;另一方面,加强应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投入是塑造国家安全态势、提升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因此,国家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理论研究的核心。一般安全问题转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基本条件有二:其一是这一安全问题是否对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造成危险或威胁,其二是这种危险或威胁是否被纳入国家安全议程。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安全问题(个人安全、组织安全等)都是国家安全问题,只有其对国家利益产生影响并纳入国家安全议程时,才可被视为国家安全问题。《白皮书》对于国家利益的再次重申,为深入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和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夯实了理论根基。
  二、深度阐释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提出健全涉外法治维护开放安全的可行道路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增强在对外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这是党中央将把握开放和安全的关系首次置于国家安全视域下进行论述。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首次将“统筹开放和安全”升级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五个统筹”的科学内涵,并置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之后。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统筹开放和安全”并未出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个统筹”的表述之中。这意味着,统筹开放和安全已经内化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指导原则。《白皮书》第四章分别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进行阐述,特别是针对统筹开放和安全,强调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提升安全水平,坚决维护开放发展权利、努力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依法坚定捍卫自身正当安全利益。深入地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国际法准则,维护和塑造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国际规则,是贯穿统筹开放和安全的核心命题。因此,积极推动涉外法治建设,主动运筹国际规则制定,既是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的内在需求,亦是更好维护开放安全的重要保障。
  三、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集大成者
  《白皮书》指出:“全球安全倡议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篇’,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世界篇’”。从全球安全倡议本身看,一方面,其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为理念引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的学理呈现,主要任务是携手国际社会共同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可持续安全观内嵌着统筹全球发展和全球安全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原创性理论贡献是“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倡导“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是从人类共同安全出发,追求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旨归,亦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深入阐释。
  从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角度看,其核心目的是破解国际安全困境、完善全球安全治理,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着眼点,更是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世界和平注入正能量的大国担当。鉴于全球安全治理是全球治理的衍生议题,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全球安全治理研究较多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视角出发。而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均将“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置于国家安全专章进行论述,这也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全球安全治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因此,全球安全倡议以“安全”为纽带,从学科视角、学术视角和话语视角为全球安全治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四、明确界定国家安全体系和国家安全能力概念,为学理化阐释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十个坚持”,其中第九个就是“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此后,这一表述被沿用于多份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成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核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容进行了凝练性概括和战略性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将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白皮书》第六章不仅明确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主线和布局,更首次界定了国家安全体系和国家安全能力概念,为学理化阐释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依据。其中,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目的是推动各方有机衔接、系统集成、联动高效,形成体系性合力和战斗力。国家安全能力是国家合理配置战略资源,以保障相对处于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强调以社会治理、资源供给、军事国防建设、科技赋能、国际运筹、宣教质效为主要手段,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安全投入。这也意味着,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理论正逐渐走向成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在不断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夯实理论根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论述及其原创性贡献研究”(24CKS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国际执法合作学院助理研究员,教育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海外安全利益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