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安全法》统领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2025-06-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这对国家安全立法提出了新要求。2015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是建立在我国70年国家安全工作的经验总结以及借鉴国外国家安全立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安全、指导国家安全工作而出台的一部综合性、系统性的国家安全法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我国国家安全立法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立法体系,形成了以《国家安全法》统领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立法模式,初步形成了“宪法+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具体领域专门性立法+散布于各部门法或单行法中有关国家安全的规定”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以《国家安全法》统领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监督、保障、宣传、教育等多个要素,涉及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以《国家安全法》统领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通过确立统一的法律原则和价值导向,为特定法律领域提供基础性的规范框架;借助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科学的编排体例,消除规范冲突与立法空白;依托规范表述的精确化和系统化,提升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适应国家安全复杂形势的必要考虑。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权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更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利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以《国家安全法》统领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促进国家安全立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立法机关通过“基本法+专门法”的协同立法模式,既制定了《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等传统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又前瞻性地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立法,还完善了《国防交通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配套保障性法律法规内容,这一系列立法成果不仅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国家安全法律框架,还提升了各领域法律规范之间的系统集成度。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要完善宪法相关规定直接实施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宪法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以《国家安全法》承接宪法,统领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把国家安全工作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法治屏障。
  西北政法大学坚持以《国家安全法》统领,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强化实体学院,支持国家安全法治建设。2016年1月16日,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宣告成立。2019年6月15日,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加挂国家安全学院牌子,学院名称为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2022年5月20日,学院名称变更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37人,主持了100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动学术交流。
  贯通硕博体系,培养国家安全法治人才。西北政法大学贯通国家安全法治“本—硕—博”人才培养层次,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900余名,硕士毕业生600余名,目前在读本科生377人,硕士研究生136人。自2013年学校开始招收服务国家特殊战略需求项目博士以来,学院已经招收国家安全学与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2013年至2020年方向名称为“西北地区反恐怖主义法律方向”,2021年更名为“国家安全学与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54人,其中毕业29人。在政法委员会、公安、国家安全、司法等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扎实理论研究,服务国家安全法治决策。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相关研究,共发表文章400余篇,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6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40余篇。2016年以来,向国家有关部委、中央有关媒体等中央级单位报送研究报告和舆情信息3000余篇,其中数百篇研究报告或舆情信息受到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1000余篇被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用。西北政法大学组织专家编纂《中国国家安全法教程》《中国反恐怖主义法教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问题研究》《反恐怖与去极端化前沿问题探究》等一系列国家安全、反恐专业教材,在全国国家安全法治、反恐怖法治教育教学中走在前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