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3-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毫不动摇”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的认识论、方法论。

  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论统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基,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各国共产党人应该根据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在自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上达到了新的境界。

  “两个毫不动摇”在实践上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和新的使命任务,必须在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统一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中。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两个毫不动摇”的含义也在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如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如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如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提出新的统筹发展要求,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中坚,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生要素,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公有制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必须坚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截至2022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700多万户,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有几十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机统一。新时代新征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下功夫,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各类经济组织创造高质量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享市场机制红利。

  要更好发挥政府在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设置资本“红绿灯”和“警戒线”,引导资本依法、规范、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者系武汉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质量发展;
【编辑: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