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7月14日,由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主办,中组部、团中央第25批赴藏博士服务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来自西藏、新疆、海南、江苏等地的二十八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备课会,以多民族、多地域、多视角“思政教学共同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组部、团中央第25批赴藏博士服务团副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王小丁主持开幕式。
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张艳萍表示,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价值,是高校马院的时代使命。本次备课活动涵盖十地、二十八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活动通过跨地区、跨学段教师的充分交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能够实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丰富、教学资源上的整合、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强化不同学段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当好领路人,提升育人实效。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思政处处长旺珍提出,此次活动发挥了各兄弟院校的资源优势,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跨地域、跨学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各地、各校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和交流,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具体行动。要强化系统作为,打造立体化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先进典型案例,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邵树斌在致辞中介绍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和昌都实验小学的基本情况,希望此次备课能够帮助昌都市的教师锻炼成长,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昌都市的思政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南京理工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杨德亮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各民族的共同责任。要通过深入研讨交流,探索提炼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的有效经验和跨地多校教学合作的实践路径。
在说课环节,六位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所在院校、所处地区及不同学段的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说课,注重教学对象差异性,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案例内容详实生动,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兄弟院校开展虚拟教研室活动提供了良好范例。
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安宝总结说,本次备课活动既有主题立意的“高度”,也有覆盖十地二十八所大中小学的“广度”,更有内容丰富、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厚度”,虚拟教研室云端备课模式也为今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提供了思路。希望将此次备课迸发的智慧转化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教学实践,更加有力地打造主题教学资源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南中医思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