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实践逻辑

2025-10-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谭素秋 程令伟)10月11日-12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 “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在贵阳市举行。工作坊由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承办。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其松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本工作坊既是深入解读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实践逻辑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学界与实务界协同攻关、破解治理难题的有益探索。他希望以此为契机,碰撞思想火花、凝聚研究共识,为公共政策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丁煌表示,构建中国公共政策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构建中国公共政策自主知识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指导地位,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土壤深挖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智慧。要系统总结中国公共政策自身实践经验,让理论真正扎根中国大地。要充分发挥新兴技术的关键赋能作用,倡导交流沟通与文明互鉴,推动学界与实务界深度对话。
  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陈华森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以“人机融合的公共决策新图景新范式”为题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政策决策的影响,并提出构建人机协同决策机制的实施路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张贤明聚焦“政策过程中的责任陷阱及其跨越”,从理论层面剖析政策执行过程中责任虚化等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跨越责任陷阱的具体策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林表示,数字化是提升城市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能力的关键支撑,需通过技术赋能与组织协同构建更具韧性的城市治理体系。
  工作坊设置10个分论坛,论文作者、评议人、期刊编辑们围绕政策叙事与政策设计、政策扩散、政策执行、政策创新、政策学习与政策试点、政策过程与政策评估、政策反馈与政策变迁、政府治理与政策过程、区域治理与公共政策、数智时代的公共政策等主题开深入交流讨论。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王勃主持闭幕式,并宣读优秀论文评选结果。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领导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证书。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政治学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徐增阳致闭幕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