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地方频道
>
各地记者站
>
四川记者站
首届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2025-03-31
作者:
陆航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成都讯
(记者陆航 通讯员钟荣帆)3月29日,首届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等单位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位学者,围绕“近代边疆社会变迁”“边疆学术理论与方法”“边疆治理历史经验”“海外边疆研究”展开研讨,通过中国近代边疆的多维度基础性研究,以宏观理论与微观调查相结合、历史维度和现实需要相结合,为国家边疆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术支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主持开幕式。
边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知识体系必然是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副主编刘清涛表示,各学科众多知名学者积极投身边疆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整理研究与借鉴。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佑松介绍,四川师范大学弘扬李安宅、于式玉的边疆学术精神,一直致力于中国边疆史和中国边疆学的研究,近年来成立了李安宅研究中心、华西边疆研究所,依托四川省社科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不断把中国边疆研究和中华民族研究推向深入。新疆大学法学院教授白京兰打破了传统法学研究仅从法律条文出发的局限,将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引入边疆法律研究中,强调从法律文本与民族习惯的互动关系中去理解和研究多民族地区的法治现象。
中国自主的边疆知识体系必须廓清一些学术概念、演进、特色等基础问题,明确边疆研究的基础问题、理论实质和价值意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宋培军通过回顾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解读“族类”“民族”“种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与边疆研究相结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国边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励轩梳理了民国以来藏文“中国”称谓的演变历程,指出藏文“中国”的统一彻底解决了民国以来“中国”藏文译词模糊和歧义,对藏族同胞深化现代中国认同有重要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教授孙勇深入探讨国家陆疆治理与边疆的整体关系,内容涵盖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边疆治理、一般边疆学视域下的全方位治理,以及陆疆地缘的内在关联性、多重边疆治理与大边疆战略的关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罗静认为,我们要通过边疆田野调查构建实证研究范式,将学术探索与国家治理相结合,为民族政策与边疆学发展奠定理论基石。众多与会学者提出,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建设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基本方向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理论体系,助力边疆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在首届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讨会期间,首届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青年论坛同步举行。来自多所高校的青年学者以跨学科视角,为近代边疆研究注入创新活力。
【编辑:张雨楠】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数智时代重构外国文学研究范式
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
“全球南方”深度参与国际秩序变革
加快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自主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