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中的教育丰碑——南京大学·重庆大学抗战时期办学专题展”在南京大学开幕

2025-07-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7月17日,“烽火岁月中的教育丰碑——南京大学·重庆大学抗战时期办学专题展”在南京大学开幕。该展览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通过重温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在烽火岁月中的办学历程,触摸前辈学人们在抗战前期、内迁渝蓉、留守南京、战后审判时期表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和大学精神。

开幕式现场 本网记者吴楠/摄

  1937年,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为保存中华文脉与学术火种,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毅然举校西迁。重庆大学敞开校园,将松林坡校址慷慨相借,成为中大师生安身立命、继续求索的精神家园。两校师生在国难中相濡以沫,在学术上相互独立,在发展中彼此成就,共同筑起一座文化教育的长城。

  “这份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情谊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大学内迁办学、携手并进的典范,也成为两校在新时代深化战略合作、共担时代使命最宝贵的精神根基与不竭动力。”南京大学副校长索文斌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做教育报国使命的坚定践行者,继承发扬先辈在战火中坚守讲台,为国育才的崇高精神,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共同探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径,为强国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我们将这段历史凝练为展览,呈现给世人,不仅还原了历史,更是在重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重庆大学副校长饶劲松在致辞中提出,每一帧泛黄的照片、每一页残缺的手稿,都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集体信仰,是在民族危亡之际,赓续文脉、共担国难的壮丽史诗。这次展览既是南京大学“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传统的延续,也是重庆大学“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精神的具体呈现。他表示,希望本次展览能点燃新时代教育报国的信念,让我们铭记松林坡上那九年患难与共的岁月,让南京大学与重庆大学在历史的守望中继续携手,共同答好“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探索中国高等教育东西部协作新模式。

  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共同为专题展揭幕。展览通过“同仇敌忾 救亡兴起”“筚路蓝缕 弦歌不辍”“精忠报国 众志成城”“不畏强暴 勇毅抗争”“凯旋与审判”“纪念与缅怀”六个篇章,全景展现了南京大学及前辈学人们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保存学脉、奋勇抗争、救助难民、服务社会、科教报国所作的艰辛努力,以及南京大学与重庆大学等兄弟高校在抗战期间亲密合作、携手办学的深情厚谊。

与会者参观展览 本网记者吴楠/摄

  展览由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档案馆,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档案馆联合主办。

【编辑:常畅 许欣悦(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