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教育经济研究学术年会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

2025-07-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7月8日,2025年江苏省教育经济研究学术年会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王广禄/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鲁沛、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长杜育红、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理事长黄斌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孙爱军主持开幕式。

  王鲁沛介绍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坚持培养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被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近年来,学校围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建设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责任担当、战略定力”的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师范院校。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是江苏教育经济研究领域高水平专家学者的聚集地,学术年会搭建了交流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高端学术平台。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努力投身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术人才,促进教育经济学科建设。

  丁晓昌表示,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践行教育家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围绕这一主题推进教育经济学研究,要践行教育家精神,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高校中的教育家,应当以确定的学识启迪学生,以无畏的精神探索未知,在传承与创新间架起桥梁。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在于通过学术探索培养人才,又通过人才培养激发学术活力,因此既要以科研反哺教学,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或课程内容;也要以教学启发科研,将教学难点和实践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催生理论突破。面向教育现代化,要更加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增强理论创新的自信、构建中西教育思想交融互通的学术话语体系,注重用事实和数据支撑论点、推动教育决策从经验判断向科学论证转变,强化学科交叉的多样性,让教育学的思辨性与经济学的规范性相得益彰。他表示,教育强国必然是教育研究的强国,要遵循“研究先行”的发展逻辑,将教育研究摆在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

  杜育红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度重视教育战略性地位和作用。要强化教育的战略属性,进一步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的机制,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要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教育与科研统一、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职业层出不穷,传统的全职雇佣关系向灵活扁平的用工体系转变,非正规就业快速增长,远程移动办公成为常态,这对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帮助受教育者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网状知识结构,不仅理解概念节点,还能激活概念之间的关联;培养思维结构和品质,保持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引导其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

  黄斌认为,教育强国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石,教育经济学与教育强国建设有着密切联系。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强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肩负着走在前做示范的重要使命;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崛起,要求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正处在关键转型期的教育经济学研究要聚焦时代需求,推动研究议题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范式。促进人才集聚,打造学术高地,助力江苏成为教育经济研究人才发展的先行区。提升培养质量,夯实学科基础,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使教育在国家教育重大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会议主旨报告和分论坛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变革、我国高等育发展趋势与教育强国建设、教育经济学的现实困境与复兴路径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研讨。

  年会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主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商学院承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省师干训中心协办。

【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张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