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通讯员 孙敏博)7月4日,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荆雨担任首席专家的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与整体特征研究”开题报告会在长春举行。该课题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内在逻辑与整体特征研究的前提性问题、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原创性根本性观念及其演进逻辑、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与观念体系构成逻辑、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整体特征与根本精神、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现代转化的思想历程与时代课题五个子课题入手,分别聚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不同问题,从文明论、观念论、整体性、德性论与以民为本这一重要特性阐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庞立生提出,项目研究要坚持“中、西、马”汇通的哲学观,深度融合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力求促进哲学思想的融通,以服务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要以政治哲学为切入点,系统探索哲学史中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入挖掘传统政治哲学体系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会人员合影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项目要在聚焦“内在逻辑”与“整体特征”两个核心主题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阐释逻辑。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中江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意识通常是比较与参照,也就是以西方的政治哲学的传统为参照物,这个方法有利于文化创新性这一开放系统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当强调该研究的整体特征时,与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对比仍然是重要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罗安宪在“内在逻辑”这一核心主题上接续提出,需要重视学派的不同视角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内在逻辑的关联。中南大学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徐仪明认为,在中国哲学史的固有范畴中挖掘政治哲学的特性与价值,并整理出创新性内容至关重要,这涉及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界定范围。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欧阳祯人倡导注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政治抱负,强化学术现实关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曹峰主张以“敬天-明德-保民”结构贯通子课题衔接,深化先秦简帛的实证支撑。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华平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须立足“敬天法祖”“修身治国”等原生话语体系进行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姚大志主张辨明传统伦理秩序与现代制度正义的本质差异,探索“贤能政治”与自由、平等价值的对话路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邵汉明提出,项目研究要进一步深化问题意识和时代意识。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康学伟认为,要以“阴阳五行”为宇宙观钥匙,突出“天—人”秩序的统一性逻辑。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胡海波提出,项目研究要注意中国哲学的个性化价值属性与政治哲学的独特性,要处理好项目中三个核心概念,“整体观念”“内在逻辑”与“整体特征”的关系。
荆雨在总结致辞中对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诚挚感谢,承诺项目组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各项宝贵建议,将其深度融入后续研究,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全力以赴确保最终产出一份经得起检验、令学界满意的高质量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