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地方频道
>
各地记者站
>
广东记者站
广东农林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中心在华南农业大学揭牌
2025-07-09
作者:
李永杰 林慷祺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林慷祺)7月8日,在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会暨AI赋能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现场,广东农林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中心揭牌成立,华南农业大学AI赋能教育教学项目清单、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正式发布。
据介绍,该中心由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佛山大学发起,在广东省新农科教指委指导下工作,将发挥各校优势,加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等方面共建共享,共同提高广东省农林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表示,近期学校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探索AI赋能本科人才培养,对强化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本科人才自主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华南农业大学将进一步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要求、探寻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路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智能化升级。“我们将实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基建’,推进课室智慧化、实践教学平台智能化、管理服务智慧化等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智慧教育全域应用。”薛红卫介绍。
广东农林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中心在华南农业大学揭牌
据介绍,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程改革,华南农业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心+人工智能学科课程中心”的分布式人工智能教学组织体系,打造“1+N+X”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即1门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必修课、N门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素养选修课、X门人工智能与不同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将于2025年入学新生中全面实施。学校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十百千”行动,即建设智慧赋能专业10个、智慧课程100门、智慧教材100种、使用智慧化教学手段课程1000门,首批立项建设专业大模型5个、人工智能学科教学中心4个、传统专业智慧化升级项目7个,入库智慧课程建设项目40门、智慧课程培育项目124门。
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院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围绕深度学习、农业大数据分析、生物大数据分析、智慧牧业环境控制主题建设等一批“人工智能+”课程,打造“农业+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华南农业大学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编写出版了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用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据出版社负责人介绍,本教材为农林高校首部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
“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是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持续性工程。”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小波表示,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各高校将发挥好中心作用,坚持常态化研讨,强化协同联动机制,加快成果落地见效,推动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雨楠】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数智时代重构外国文学研究范式
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
“全球南方”深度参与国际秩序变革
加快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自主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