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价值与人类未来

2025-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9月13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人类价值与人类未来”暨龚群教授学术成就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浙江大学张国清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题“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研究”展开探讨。
  政治哲学的新推进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着政治哲学诸多问题而展开,如柏拉图的城邦灵魂类比说,康德的国家理念、当代平等主义等问题、关系正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等。中国人民大学段忠桥教授指出,科恩认为尽管现实生活中常见富裕者声称支持平等主义却未积极捐助,但哲学界却较少系统探讨其正当性。科恩提出了九种可能的辩护理由,如:个人捐助效果有限、平等义务主体应是国家而非个人、捐助无法改变结构性权力不平等等值得关注。南昌大学詹世友教授指出,康德法权哲学以实践理性为基础,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国家学说。其核心在于三个先验设定:原始契约作为理性预设要求公共意志联合立法;权力分立原则主张立法、执法与司法权必须分离;公民则应当具备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基本属性。中国人民大学刘玮教授发言围绕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城邦—灵魂类比”展开,聚焦于威廉斯提出的哲学批评与费拉里的回应。他认为威廉斯的挑战误导了后续研究,主张应统一按“主导性规则”理解类比,即城邦的性质由其主导群体界定,而非公民全体。作者通过分析荣誉制、寡头制和民主制,论证每种政体实则都由其统治阶层的人格特质所定义,从而为类比提供了一致且有力的辩护。
  中国人民大学王立教授发言着眼于探讨效率约束对平等主义(尤其是罗尔斯理论)的影响,并回应优先主义的批评。优先主义将平等主义标签化为“目的论平等主义”,认为其忽视效率约束,导致不合理的分配结果。然而,这一批评存在靶子偏差——罗尔斯等主流平等主义者从未主张无限制的平等,而是将平等置于正义框架内,兼容效率与其他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的推进
  武汉纺织大学杨豹教授探讨了中国社会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两个层面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的特色。湖北大学周海春教授指出和平是常道,战争是非常道,二者皆归属于大道,但战争终将归根于和平。和平之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道路,战争的合理性与正义性也需经由和平来界定。关于正义与民主问题,浙江大学龙子吟指出民族因其社会文化与政治双重属性易走向极端化,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展现出对破解民族极端化问题的适配性、优越性与创新性。浙江大学伏佳佳指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民主实践困境,她批判性地重构民主框架。张国清发言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从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探讨其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湖南师范大学易小明教授发言着重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生成的方法论:商谈与外推。强调通过权利基石和程序正义在对话中达成共识,其价值具有历史生成性,能有效包容多元利益,外推路径则基于主体同一性、客体普遍性和关系必然性,尊重文化差异。两者功能互补、不可偏废,以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龚群指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根植于人类个体价值。人类的兴盛与繁荣,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五彩纷纷的社会生活画面全赖于人类个体价值善的多元与多样性。人类生活的价值意义不仅在于遵从道德而过有德性的生活,而且在于在人类自由之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因而人类之善又与人类的自由内在关联。社会规范不仅要保障个人善价值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人类自由与正义的机制,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律的实际意义却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因此,我们关注当下,也就是指向人类的未来。
  学术追求与现实情怀
  龚群从事哲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四十年来,笔耕不辍,诲人不倦。华中师范大学江畅教授认为龚群教授是中国“东学西进”运动中伦理学与政治哲学领域的杰出代表,长期致力于西方学术的译介、研究与本土化构建。尤其在麦金太尔思想引介方面具有开创性贡献,其译词选择兼具学术准确性与传统延续性。在研究中,龚群系统梳理了当代西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主要流派,聚焦罗尔斯、哈贝马斯等重要学者,并注重将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他以勤奋执着、守正创新的学术精神,对中国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广西大学杨通进教授认为,龚群教授对西方德性伦理的译介激发了中国当代德性伦理学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田海平教授认为龚群教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融合中西思想资源,提出“共论”四重维度:在价值本源上强调“现实的个人”及社会关系;在主体间视角上借助哈贝马斯交往伦理,以“共”解“同”;在全球伦理层面追求差异共识的“共同合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以数字文明等新技术形态践行“以共统同”。其理论突出动态性、实践性与包容性,警惕同一性霸权,致力于在多元差异中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学者的理论自觉与时代担当。华中师范大学吴峰鑫则指出,龚群教授四十余年学术生涯的核心主线是对“正义”问题的系统性追问,其研究跨越中国现实、西方理论及全球视野三个层面。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黄露/文)
  
与会者合影 图
【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