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第五届)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2023-12-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3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为了全面回顾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和深邃思想,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2月1-3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第五届)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成功举办。

  

  参会代表集体合影 图

  12月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吴学琴教授主持。安徽大学副校长钱家盛致辞,他指出,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顾海良教授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从不同的领域、视角和实践切入,共同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研究,共同深入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对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大学副校长钱家盛 图)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讲好思政课具有重大意义,他回顾了创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的原因、经过及重要性,并指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会助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又好又快发展。

    

  (北京大学仰海峰教授 图)

  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韩修良在致辞中,介绍了安徽省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安徽省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好学而又上进的省份。他指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发展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安徽省社科联秘书长韩修良 图)

    

  (安徽大学吴学琴教授 图)

  大会主旨报告阶段,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副主编郑端主持。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副主编郑端 图)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作《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贡献》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和理论探索作出了杰出贡献。毛泽东在这一探索中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强调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确立中国现代化的社会根基和政治保障;强调坚定意志、砥砺奋进;强调独立自主、解放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北京大学顾海良教授 图)

  大会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军担任主持人。

    

  (北京大学刘军教授 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在发言中论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努力实现三个倍增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张占斌教授 图)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在发言中,讲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之问与时代答案。

    

  (北京大学孙来斌教授 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新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的方法进行了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张新教授 图)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吴宏政概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轨迹。

    

  (吉林大学吴宏政教授 图)

  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韩修良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文化强省等主题展开阐释。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张森林发言中指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建设道路的伟大先行者。

    

(东北师范大学张森林教授 图)

  大会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副主编、研究员汪世锦担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副主编汪世锦 图)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围绕毛泽东“两论”的理论来源、核心内核及理论创新等问题展开论述。

    

(北京大学王东教授 图)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左亚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结合与相互建构问题。

    

(福州大学左亚文教授 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苑秀丽围绕列宁的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形成与发展的几个时期展开论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苑秀丽 图)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军在发言中概述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三个贡献。

  

(武汉大学杨军教授 图)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芳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问题展开论述。

    

(四川大学胡芳教授 图)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佘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在“两个结合”中的运用。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佘湘教授 图)

  大会主题发言第三阶段,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兵教授担任主持人。

    

(陕西师范大学张兵教授 图)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家华教授针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中守正创新若干问题展开论述。

    

(安徽大学吴家华教授 图)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王学军教授发言中概述了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王学军教授 图)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琳琳教授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问题进行阐述。

    

(黑龙江大学李琳琳教授 图)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连春教授讲述了坚持文化历史叙事中的实践原则。

  

(河海大学单连春教授 图)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建教授探讨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问题。

  

(合肥工业大学罗建教授 图)

  大会主题发言第四阶段,由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明担任主持人。

  

(安徽大学李明教授 图)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洪玲教授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的政党逻辑。

  

北京理工大学陈洪玲教授 图)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所长颜景高研究员探讨了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问题。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颜景高 图)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慧英教授探讨了如何从历史的厚度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西安工业大学任慧英教授 图)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中奇教授发言中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多次批判问题。

  

(西北大学陈中奇教授 图)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宏志教授发言中探讨了根本性问题颠覆性错误的主要表征。

  

(安徽师范大学姚宏志教授 图)

  在主题发言第二、三阶段之间,大会还设置了三个平行分论坛。分论坛一召集人由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建平教授和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长明教授承担。十余位青年学者围绕大会设定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  

  分论坛二召集人由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丛炳登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储著源教授承担。相关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

   分论坛三召集人由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邹升平教授和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张筱荣教授承担,相关专家围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展开学术交流。

   在大会总结阶段,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潘金刚担任主持人。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潘金刚 图)

  分论坛三位代表分别向大会做了总结性发言,汇报了小组成员研讨过程中呈现的思想精粹和理论观点。

  闭幕式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教授致辞。宋朝龙教授祝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至少在五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顶层设计好、服务保障好;人员结构好、充满了新气象新活力;内容讨论热烈、角度多样化;气氛热烈平等。本次大会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北京大学宋朝龙教授 图)

    

(闭幕式 图)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安徽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供稿: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辛远、栾越)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