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线上系列讲座”第十四讲

朱志方:中国科学哲学的兴起:科玄之争的百年回顾

2023-08-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秀伟 通讯员 董化文)2023年8月26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课题组举办“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线上系列讲座”第十四场学术报告,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志方教授主讲,主题为“中国科学哲学的兴起:科玄之争的百年回顾”。项目首席专家江怡教授主持,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王成兵教授为点评嘉宾。

项目首席专家江怡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朱志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科玄之争的过程。科玄之争始自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做演讲《人生观》,认为人生观问题和科学问题存在重大差异,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主张用玄学方式来讨论人生观问题。1923年4月丁文江发表《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从科学角度反驳张君劢的玄学人生观。随后,一大批当时文化界、哲学界著名思想家,如梁启超、胡适、林宰平、张东荪、王星拱、范寿康、吴稚晖等人加入论战,时长十个月,成果被编辑为两部文集于当年12月出版,即代表科学派观点的《科学与人生观》与代表玄学派观点的《人生观之论战》。张东荪1924年6月出版著作《科学与玄学》,罗家伦1927年1月发行学术著作《科学与玄学》。1923年底至1924年,邓中夏、瞿秋白、陈独秀、萧楚女等很多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参与话题讨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志方教授作题为“中国科学哲学的兴起:科玄之争的百年回顾”讲座

  朱志方认为,通过比较中国的科学哲学和当初欧洲的科学哲学之间的异同,可以更清楚认识到中国科学哲学的特点以及内容的丰富性。西方的科学哲学在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哲学分支之前,密尔、休厄尔、毕尔生、彭加莱、迪昂等人都有专著探讨科学问题、科学方法、科学内容、科学世界观等方面的问题。但作为独立哲学分支的科学哲学则形成于维也纳学派,基础是数理逻辑、物理学革命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科学学(Science Studies)和“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八方面:(1)科学的划界问题;(2)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3)科学理论的检验问题;(4)科学说明的逻辑;(5)观察陈述的本性问题;(6)理论更替与跨范式的理论评价问题;(7)科学知识的本质问题: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现象主义的争论;(8)科学方法论的规范性问题。

  朱志方指出,在1920-1935年期间,中国哲学界没有专门的“科学哲学”学科名称,但对这个学科讨论的问题,中国的哲学家们都做出了回答,在此期间出版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朱志方强调了科玄论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科玄之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全面回答了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学者原创性的科学哲学思想得到了集中表达;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哲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0-1935期间,王星拱与范寿康的科学哲学观点克服了当时比较流行的马赫主义、康德主义、传统实证主义的不足,提出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学者原创性的科学哲学观点。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王星拱认为,科学在于科学方法,自然界和社会领域发生的事情,都只是材料,运用科学方法于这些材料,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科学;科学的基本特征是清晰性、系统性。科学方法不限于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仅仅是科学方法中的一小部分,科学方法中有很多精密的手续;科学方法重实质的逻辑(Material Logic),而非形式的逻辑;科学不同于其他的文化领域之处就在于科学的方法,这个科学方法就是假说检验法。关于观察与试验的本性问题,王星拱论述了测量的精确性、观察受理论指导与免除和减少观察错误的方法。朱志方指出,王星拱提出的消除观察错误的相关论述,在早期的维也纳学派的科学哲学中没有提到。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王星拱提出,科学包含它自己的哲学假定,科学是凭藉因果原理(causality)与齐一原理(uniformity)构造出来的;科学中的强订和擅定,本质上都是我们从经验中构造出来的,并不独立于经验世界。王星拱认为,哲学与科学的方法论存在一致性,具有科学的精神,方能成为哲学。哲学是科学的合一,换句话说,哲学是科学的继续。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王星拱指出,“人生观”有两个不同意义:一是生命之观念(conception of life),二是生活之态度(Mood of living)。关于科学的价值,王星拱认为,科学既有追求真理的价值,也有应用的价值。理论与应用也是相互促进的。不仅美感可以做科学的研究,而且科学还可以增加美术的材料,改善美术的工具。科学更重要的功能是改善人类福祉。

  朱志方认为,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研究体现在四方面:第一,新式学堂和近代工业的发展成为科学的哲学反思的肥沃土壤;第二,当时中西科学哲学思想背景不同,中西方科学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但中国的科学哲学也因此免除了西方古典经验论和先验论的侵害;第三,中国科学哲学的兴起与当代西方分析的科学哲学同步,当时中西科学哲学问题相似,回答类同,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符号逻辑技术的运用有所不及;西方科学哲学初期拒斥一切形而上学,中国科学哲学只拒斥玄学,即思辨的形而上学;第四,科学派得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的大力支持。新文化运动一开始,马克思主义者就发起了用科学反对玄学的战斗。

  讲座最后,朱志方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哲学以“自然辩证法”的形式继续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学哲学再次与世界同步。他认为,“科学万能”说是玄学派给科学派贴上的标签,而科学派一旦接受这个标签就不为世人所接受。玄学派的策略是将科学力不所及的领域交给玄学解决。因此,科玄之战并未终结。

  在点评环节,王成兵指出,第一,讲座站在学术史的背景中对百年前发生的这场争论做了一个总结或者回顾,当时争论的过程中间可能有一些问题看不清楚,一些背景也不很清晰,甚至双方表达也可能比较极端。但在学术史的语境中重新审视这个工作,对理解中国的分析哲学史、科学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逻辑学的意义都非常重大。第二,在现代学术视野中去客观冷静地看待这场争论,以西方科学哲学产生、演变的过程为背景,清晰阐述了中国科学哲学的产生过程。第三,对王星拱和范寿康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哲学的刻画和描述非常全面,非常具有启发性。第四,对中国科学哲学的中国特色的总结全面且深刻。基于本次讲座的内容,王成兵与朱志方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刻且富有启发性意义的讨论:第一,江天骥先生对于中国科学哲学的贡献;第二,科玄之争时期玄学的外延跟西方哲学史中的形而上学的外延区别;第三,科玄之争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路径。

  在答疑环节,朱志方对“王星拱、范寿康等人工作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评价”以及“科玄之争中的科学派是否取得胜利”等问题作出富有启发意义的解答。

  本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0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听众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次讲座采取了线上直播的方式,通过腾讯会议、学术志同步直播。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 实习编辑: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