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2022-0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研讨会现场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这是中央赋予海南的战略使命。2021年10月3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省社科联(社科院)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联合举办国际研讨会,海内外学者针对海南如何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如何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要求开展政策与制度创新等重大课题展开研讨。

高质量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王惠平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值此之际,海南自贸港在新发展格局中寻找最佳定位和最优着力点非常必要。海南面向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东南亚,贯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吸引和配置全球资源,对促进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高度循环具有较大优势。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需要发挥开放新高地作用,将海南打造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和交汇点。

  坚定信心,蹄疾步稳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目标。在新发展格局和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海南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要实现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和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就需要对标世界高水平的经贸规则和经贸形态。要利用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推进自贸港政策制度的创新和产业培育,加强全球资源的配置,把海南财税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有效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形成海南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实施一年来,整体上成效显著,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挑战。在此情况下,尤其需要社会各界进一步坚定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对标国际高水平的经贸规则,形成有利于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良好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落实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当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一些总体方案的政策效应发挥难以达到预期,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解放思想,查堵点、破难题,精准落实自贸港政策。例如,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非常好,也非常接地气,但目前这项政策只适用于海南的洋浦保税港区。洋浦保税港区面积只有不到2.3平方公里,企业数量不到3000家,土地已经规划使用完毕,企业想进来但是无法享受这项政策。要把这项政策利用好,要适时扩大洋浦保税港区的面积,同时在自贸港建设早期阶段将这项政策尽快推广到海南其他综合保税区,比如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明确规定,货物从内地进入海南自贸港不是出口,要按照国内流通规定管理。但该法律也规定,要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然而,政策究竟如何落实,引起了各方关注。笔者建议,为了保证大陆和海南自贸港人流、物流的便利,要按照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准则,参照出口退税的方式,封关运作后,内地企业销售货物到海南时,企业到海关报关、税务部门退税,能够做到便捷高效。但是,仅仅依靠海南的力量可能还不够,还需要中央相关部委凝聚共识,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把已有的方案落实到位,让改革精准落地生效。

  敢闯敢试,先行先试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对标CPTPP等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特别是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补贴要在政策改革方面做好压力测试,提升适应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能力,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提供海南的智慧。

  一是发展数字贸易,大力推动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趋势。目前,海南的国内物流成本比内地高了3—5倍,国际物流成本也比内地省份高。在当前的情况下,海南发挥服务贸易的优势,重视电子商务的规范发展,对标CPTPP制定更高规则,借助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进一步做大海南的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重要的是,2021年8月,商务部已经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这是我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公布的第一份负面清单。海南目前正在加紧调规调法、推进落实,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只有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早见成效。

  二是对标CPTPP的标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方面的制度创新。海南具有生态优势,特别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公布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设立,这是对海南生态环保的充分肯定。海南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应该对标国际高水平的经贸规则,以国家公园为基础做好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在推动渔业、环境保护、环保争端解决机制、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方面,海南有比较好的基础,完全可以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在生态补偿、公众和企业责任以及渔民的权益保障等方面,海南可以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真正把海南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是在以公平竞争为重点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产业发展方面对标CPTPP规则,开展制度创新。在政府采购方面,海南要对本地生产的内外资企业的产品,采取一视同仁、公开公平政策。可按照CPTPP相关规定,进一步通过电子化手段选择政府采购的专家和政府采购的竞标模式,使政府采购更加公开透明。国有企业的补贴也可以对标CPTPP规则,不采用税收返还方式,而是更多地采用投资基金等符合国际惯例、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式,尝试从财政体制上对海南自贸港的11个重点产业园区给予必要的奖励,使企业补贴的方式更符合市场的规则和国际的高水平经贸规则要求。对橡胶种植业等海南独具优势的热带高效农业,多采用保险等政策促进其发展。

  (作者系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海南省社科院院长)

  

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

◇吴士存

  以改善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海南自贸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启动琼州海峡建设。建设跨海通道是破解长期制约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瓶颈、降低海南营商成本、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的必要之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五大“自由便利”和一个“安全有序”,货物自由便利位居首位。如果琼州海峡通道建设成功,那么海南目前面临的流量不足、空间狭小等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是琼州海峡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世界范围来看,找不到一个国家的离岛距离在30公里左右,却没有建立隧道或者是桥梁的案例。从国内战略来看,双循环战略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海南参与双循环战略的一个堵点是琼州海峡,现在每逢台风、大雾天气,琼州海峡关闭,岛外的蔬菜运不进来,导致岛内蔬菜价格猛涨。海南对岛外物资供应的依存度在70%以上,加工制造业的依存度尤其高。

  第二,以粤西、桂东、海南三个地区为载体,培育琼州海峡两岸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个经济增长极如果培育起来,可以把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连接起来,发挥海南西部陆海通道的新作用,把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和效应外延到其他地区,打造琼州海峡经济带、雷州半岛、北部湾城市群新的增长极。

  第三,按照从园区、领域到地区的思路推进海南营商环境的改善。海南的营商环境要在2025年之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2035年之前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在某些节点,有的园区和某些领域也有可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例如,教育回流、海外购物回流、医疗回流等领域的发展可以在2025年前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具体来说,海南11个园区加起来的面积是600多平方公里,不到海南总面积的2%,但创造的GDP超过15%,创造的税收超过35%。所以,园区可以成为海南在2025年前改善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增长点。

  (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