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聚焦

中国第二届柳永学术研讨会暨宋词经典演唱会在广州大学举行

2023-05-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广大宣)5月13日, “中国第二届柳永学术研讨会暨宋词经典演唱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活动由中国词学研究会、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40多所高校的60余位学者参会,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及“经典咏流传”节目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教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禤健聪、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刘瑾和广州大学特聘教授戴伟华参会并致辞。
图为会议现场 通讯员供图
  柳永为宋词研究领域一大热点
  柳永是宋代最有影响的词人之一,被称为“慢词鼻祖”。 澳门大学荣休教授施议对在发言中提出,大宋鼎盛之时,柳永深得公众拥戴,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因为柳永歌词体现市民意识,从花间、尊前走向市井;二是因为柳永确立宋初体,上片布景,下片说情,为歌词创作提供基本结构模式。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王兆鹏通过量化分析,指出在宋词研究领域柳永也是一大热点。自20世纪以来,已有1508项柳永研究成果问世。现代学术视野中的柳永研究始于1923年,迄今正好100年。海内外研究柳永成果量最多的五位学者是宇野直人(日本)、谢桃坊(四川省社科院)、金启华(南京师大)、曾大兴(广州大学)和施议对(澳门大学)。
  传承“诗乐合一”传统研讨与吟唱结合
  这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把对柳永的研讨与宋词经典的吟唱结合起来,展现了新的研究视角。如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王洪涛副教授提出从语言音乐学视角论柳永《雨霖铃·秋别》词中的音乐性。李定广提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乐合一”的传统,此次会议对于推进古代文学的象牙塔与大众文化的链接、互动和融合,增强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和群众基础,无疑具有启发作用。刘瑾提出文学与音乐的再度融合是一种新的社会审美潮流,此次研讨会在推动二者融合发展上具有创新意义。
  在现场演唱部分,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分别用粤语、闽语、客家话和汉语普通话朗诵了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和《望海潮》,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则用古乐和现代音乐演唱了14首宋词经典作品。
  成立“中国柳永研究会”
  “中国柳永研究会”在此次研讨会上成立,古典诗词学家叶嘉莹教授任首席顾问,施议对教授任名誉会长,曾大兴教授任会长,陶然、欧明俊教授任副会长,王兆鹏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柳永是宋代最有影响的词人之一,他对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2001年4月,在柳永的家乡武夷山召开过一次柳永研讨会,迄今22年,第二次柳永研讨会召开。”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柳永研究会曾大兴会长表示,此次研讨会对于交流20多年来柳永研究的新成果,推动柳永研究走向全面和深入,培养柳永研究的年轻人才,促进文学与音乐的再度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推动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