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昭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进入新时代,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新特征。从时代背景看,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思想道德领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历史与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攻坚期,越需要筑牢精神根基;越是发展关键阶段,越需要凝聚价值共识。必须推动高质量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提供深层保障。
擎信仰之炬明德致远,践价值之纲化风成俗。要持之以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强基固本,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持续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逻辑和“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真理力量,凝聚思想伟力、校准奋进航标。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体系,将其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形成全民自觉遵循的精神坐标和行为规范。不断拓展红色资源铸魂育人路径,打造文化引领标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生动开展“五史”宣传教育,引导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中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
聚擎旗奋进磅礴之力,开革故鼎新气象之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当以举旗定向、立柱架梁之势,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工作各环节,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责任体系,形成“一把手”挂帅出征、分管领导精耕细作、班子成员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面对思想激荡、技术迭代的时代浪潮,须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的智慧破局。增强识变之智、锤炼应变之能、砥砺求变之勇,在理念上突破思维定式,在内容上深耕价值内涵,在手段上拥抱数字变革,在方法上创新表达范式,让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共振。构建常态长效、共治共享的工作机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精神力量提供坚实保障和持续动能。
润精神沃土培根铸魂,筑全面发展康庄大道。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凝心聚力的铸魂工程,当以春风化雨之姿润泽人心,以金石为开之志凝聚共识,深耕精神沃土,厚植文明根基,让崇德向善之风遍拂华夏,使文明之花次第绽放于街巷阡陌之间。要充分发挥文化铸魂、道德化人的独特优势,创新运用浸润式、体验式鲜活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全民思想境界、道德涵养和文明素质。着力构建“红色基因永传承、两创发展焕新机”的文化新格局,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筑牢精神根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形成“原创涌动、精品迭出”的创作生态,探索构建“多元供给、百花齐放”的发展模式。深入推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涌现,不断取得文化惠民工程实效,着力提升原创力、扩大优质供给、拓宽消费领域,持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树道德丰碑立心铸魂,彰典范之光引领风尚。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以文明培育启智润心,以文明实践笃行致远,以文明创建成风化人,构建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使道德之光照亮人心。聚焦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直达末梢,促进思想共育、治理协同、资源联动、融合发展,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美美与共,使精神文明之花并蒂绽放于城乡大地。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蔚然成风。以道德模范为标杆,完善发现培育、宣传推广、礼遇关爱的体制机制建设,使榜样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千百万人的自觉行动。坚持德法兼治、刚柔并济,把道德要求融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注入源头活水。
文明花开香满园,精神丰沛国运昌。新征程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滋养公民道德沃土,优化体制机制保障,激发改革创新动能,让精神文明建设的涓滴之功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唯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相得益彰,方能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自信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东方,书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