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面临国际招生限制

将国际学生“武器化”对美影响深远

2025-06-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特约记者 冯黛梅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日的一系列操作让哈佛大学成为舆论热点。美国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由,要挟哈佛大学等多所高校“整改”。哈佛大学拒绝后,美国政府先是冻结哈佛大学22亿美元多年期拨款和6000万美元多年期合同款项,后又宣布取消该校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继而在要求哈佛大学交出全部国际学生的姓名与国籍信息未果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6月4日签署公告,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限制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签证,暂停在哈佛大学学习或参加交流项目的外国公民入境。特朗普政府这种禁止一所国际学生几乎占其学生总数25%的历史名校招收国际学生的做法,令各界震惊。

  国际学生是重要科研力量

  琳恩·C.帕斯奎雷拉(Lynn C. Pasquerella)是美国高校与大学协会(AAC&U)现任主席,此前担任美国顶尖文理学院之一、位于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的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又译为曼荷莲学院)校长。她曾在罗德岛大学任教20余年,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教学和研究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并一度担任负责学术事务的副教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这位深耕美国高等教育多年的哲学研究者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针对哈佛大学的攻击是将国际学生“武器化”。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特朗普政府无端干预和滥用权力的又一重要例证。她强调,美国目前有约110万名国际学生,他们在地方和国家层面上都是重要的经济推动力量。仅2024年,他们就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38亿美元,这一数额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国际学生还为美国创造了37.8万个就业岗位。

  除了经济贡献外,国际学生还带来了在当今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尤为重要的宝贵多元视角。事实上,对像哈佛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而言,它们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正是来自多元化学生群体的丰富性。禁止国际学生就读哈佛大学将妨碍该校贯彻致力于知识创造与传播的使命和宗旨。

  帕斯奎雷拉对严苛的签证管理忧心忡忡。“我对政府声称将在中国学生签证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感到深切担忧。来美留学的学生早已经过严格审查。这些政策以及相关言论的危险在于,它们将进一步加剧特朗普总统在第一任期内所煽动的反亚裔情绪,而这种情绪已经导致对亚裔美国人的暴力事件。”

  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更是强调,长远来看,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的“战争”,对美国来说深具破坏性。美国要在未来几十年内与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发挥在移民政策上的优势。他说:“如果我们告诉国际学生和合法移民,你们不再受欢迎,不再有价值,不会受到公平对待,不该来美国的大学,不该带着你们的思想和精力为我们的经济注入活力,那我们最终伤害的将是自己的国家,且影响深远。”

  当地时间5月29日,负责审理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限制该校招收国际学生案件的美国法官艾莉森·巴勒斯(Allison D. Burroughs)表示,她随后将发布一项具有更长期效力的临时限制令,该限制令将在案件审理期间持续生效。这意味着哈佛大学暂时赢得了时间,此项禁令将允许国际学生与教职员工在诉讼进行期间继续在哈佛大学学习和工作。

  不确定性让学生深感焦虑

  尽管法官发布的临时限制令为哈佛大学赢得了时间,但未能消除国际学生的疑虑和担忧。通常每年5月份,拿到入学通知书的学生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办理签证、租房等事宜,压制国际学生的消息一出,许多学生顿时陷入纠结。去不去哈佛大学,去不去美国读书,都成了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些学生表示,在收到哈佛大学的入学通知时,他们原本非常兴奋,对未来充满憧憬,开始积极计划安排入学事宜,但现在很担心签证被卡。另外,鉴于这种氛围,以后签证会不会随时被吊销也是个问题,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可能无望在美国就业。对于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原本要留美工作的决心也开始动摇,原本计划利用暑假回国或者离开美国去其他国家旅行的学生也开始犹豫。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不愿意公开表达他们的看法。一些教师不想公开评论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学生们则更是谨慎。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虽然特朗普政府现在主要针对哈佛大学,但是学生们担心整个美国的高校都会被波及,他们不愿手机被随时查看,更担心在美国学习时无法享有平等和自由,甚至被驱逐出境。

  削减联邦研究经费涉及范围广泛

  除了通过国土安全部门威胁禁止招收国际学生外,特朗普政府可以利用的另一个杠杆是联邦资金。特朗普政府冻结了哈佛大学总额约22.6亿美元的经费,这些资金涉及的项目主要与卫生健康相关。据报道,哈佛大学医学院已有至少350项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研究资助被取消。

  美国政府削减对大学的联邦资助,并非只针对哈佛大学一家。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全国各大高校科研经费,受影响最大的也不是哈佛大学等私立高校,而是那些主要依靠联邦资金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以来,已有大约2100项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项目被终止,涉及资金总额约为95亿美元。自2025年4月以来,已有超过1600项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项目被终止,涉及的研究投资总额超过15亿美元。据调查,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前,取消科研资助的情况非常罕见,通常只限于存在明确欺诈或数据造假的情形。

  2025年4月初,以美国政府部分官员的名义发送给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等人的邮件称,美国之所以投资哈佛大学,是因为学术发现与卓越教育对国家具有重要价值。但投资并不是一种权利,它取决于哈佛大学是否遵守联邦民权法规。只有在哈佛大学营造出与意识形态无关、能够促进知识创造与学术严谨的环境时,这样的投资才有意义。为此,邮件提到一系列整改措施,简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重用那些真正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消减政治活跃分子的权力;基于绩效考核员工而不是基于种族;基于分数录取学生而不是种族;加强对国际学生的签证审查,尤其在涉及恐怖主义、反犹等问题时;允许外部机构对哈佛大学进行审计;终止多元、平等、包容(DEI)办公室运作;终止对不同意见的双标政策以及态度;加强监督以及提升透明度;等等。

  斗争可能才刚刚开始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前便表示,要整顿美国教育界。他对于自由主义盛行的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常春藤名校,早已不满;认为“取消文化”在这些学校中盛行,导致那些持保守主义立场的学生和员工不敢表达意见或遭排挤,这些以倡导言论自由著称的高校正在成为某些言论的“禁地”,与之相反,倡导各种多元性的“觉醒文化”则大行其道。

  不过,对于这样的看法,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称为“哈佛妄想症”,意即这些批评只看到这所学校的缺点,却忽视了其诸多优点和贡献。平克承认哈佛大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由他与其他人一起创立的“哈佛学术自由委员会”,便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诞生的。他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又称“美国公共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哈佛大学确实发生过一些因为教授发表政治敏感言论而被抵制的事件,并在网络上受到愤怒群众的围攻。哈佛大学的教师队伍也确实在政治立场上有些偏颇,保守派的声音可能不够多。此外,也有一些抗议活动越过了表达观点的界限,变成了恐吓。不过,他强调,要看到哈佛大学是个非常庞大的机构,有3个校区、2万多名学生、数千名教师,哈佛大学的大部分日常是学生在上课、教师开展教学或研究活动;师生们也会发表他们的成果,尽管其中部分成果可能并不正确。偶然出现的事件引发关注、引来一波“围攻”,并不意味着哈佛大学处于一个只能发表左翼观点、其他声音完全被压制的极端环境。事实并非如此。

  事情发生后,哈佛大学在社交平台写道:“没有国际学生,哈佛便不再是哈佛。”哈佛大学一方面在舆论上与白宫抗争,强调一贯的开放办学立场,指责政府伸手过长。另一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妥协,比如将原来的多元、平等、包容办公室更名为“社区与校园生活办公室”(Office of Community and Campus Life)。此外,哈佛大学校长表示,学校致力于进行改革,以营造一个“欢迎且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与此同时,他也强调,特朗普政府的要求过于极端。

  需要注意的是,麻省理工学院不久前也宣布撤销多元、平等、包容办公室。美国政府与高校间的这场斗争可能才刚刚开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姚晓丹(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