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南文化为力量根基 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

2025-11-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以河南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把道理讲深。把道理讲深就是要讲清楚理论的原理和本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寻找出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渊源。党的创新理论来源于“两个结合”,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活水源头,是文化力量的根基。

  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河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等多个方面,众多历史文化遗址为我们探寻中华文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基石,如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大河村遗址、仰韶遗址、贾湖遗址、裴李岗遗址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原大地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河南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着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武术文化、中医文化,以及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法家思想等。在思政课中,通过系统梳理这些文化资源的内涵,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更加坚定文化自觉自强自信,践行文化的新使命,创造文化的新辉煌。

  用河南革命文化淬炼思政课底色,把道理讲透。把道理讲透就是要讲清楚理论的逻辑结构和内在关系,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做到以事喻理、以小见大、以情感人,这需要我们从独特的中国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百年党史中探寻中国的发展脉络和规律。革命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革命战争遗址遗迹、故居旧址以及烈士陵园、纪念馆、陈列馆、纪念亭、纪念塔、纪念碑等设施,非物质文化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所倡导的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助、无私奉献精神,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鲜活素材。我们讲党史、新中国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中国人民的故事、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些内容,没有什么素材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完成救国建国大业更感人的了。同样,河南革命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众多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革命精神,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是红军的生活居所和战斗堡垒。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出发地,也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红军长征四大出发地之一。郑州二七纪念馆展示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背景和英勇斗争。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展示了著名抗日将领彭雪枫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郑州博物馆是河南省革命文物研学基地,展示了河南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这些革命物质文化既是我们讲思政课的鲜活案例,也是我们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河南人民还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精神,如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新时代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些革命文化资源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大地的奋斗历程,也承载着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牺牲,这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故事,这些震撼人心的、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历史画面和革命精神,有助于教师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把道理讲深讲透,达到滋养心灵、启智润心、以情感人的效果,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奋发有为。

  借河南先进文化彰显思政课特色,把道理讲活。把道理讲活就是要把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把事例讲的鲜活生动,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这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和青年学生的成才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顺应时代又引领未来发展的文化,既弘扬民族精神,又融合时代精神,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河南先进文化资源包括科技创新成果、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弘扬等。河南科技创新成果涵盖了医药、农业、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如医药领域阿兹夫定已经批准上市并在河南投产,农业领域的种子工程“郑麦7698”等。近年来,河南在文化创意产业、现代传媒与数字技术、现代文化活动与节庆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和发展,这些不仅展现了河南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精神,也推动了河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唐宫夜宴》、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就是把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展现了河南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了河南乃至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等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推动了河南文旅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河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河南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感动中国》自2002年推出以来,已有16位河南人上榜。在全国道德模范、优秀教师、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中,河南人也是频频出现。作为出彩河南人的代表,他们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在思政课中,我们既可以通过师生讲述这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也可以“善用大思政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好“大师资”,开展先进典型进课堂活动,把先进典型请进来,让大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挖掘河南先进文化资源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梳理历史脉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实践教学等措施,贴近时代、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学生实际,可以不断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河南文化为力量根基,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又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河南文化的力量转化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培养更多时代新人。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研究课题:河南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研究(2023ZSZ035);2025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智化赋能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2025YB05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