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朱羿 通讯员晋如意)11月15日,“中西部地区英语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兰州工商学院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以“AI赋能,卓越领航”为核心主题,共探中西部地区英语一流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径,共谋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为培养新时代应用型外语人才注入强劲动力。

会议现场
兰州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郇东,武汉大学教授邓郦鸣,甘肃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兰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院长曹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兰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教学院长王谋清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邓郦鸣以“新外语背景下体裁素养与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师发展”为主题,阐述体裁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提出提升教师体裁素养的实践路径,为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贺爱军聚焦“翻译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写作”,从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区别切入,针对论文选题命名、写作规范等关键问题展开细致解读,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提供精准指导。华语教学出版社副社长贾巍巍围绕“技术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与教材创新——AI驱动的教育范式转型”作报告,提出通过完善知识图谱、深化教育大模型应用,实现课程、教材、教学的智能化升级,构建“诊断-资源-实践”闭环赋能模型,展示技术赋能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可行方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琳分享“数字赋能商务英语智慧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展示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打造“理论-实践-思政”三位一体的智慧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商务技能全面提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茜聚焦“理工类学校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探索与实践”,构建“全校协同”的大区域国别研究框架,打通语言、工程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国际研究人才。西北大学教授苏蕊以“构建英美文学金课模式,培养英语专业卓越人才”为题,介绍依托慕课资源、教师团队与学生社团构建的“学、研、练、演、考、赛”多维联动育人模式,为英语专业素养提升与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新疆大学教授谢旭升探讨“区域产业驱动下民办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提出民办高校应发挥人才培养灵活性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适配度。扬州大学教授张加生以“《英语文学导论》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为例”作报告,阐述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文学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通过经典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深厚家国情怀。

本次大会由甘肃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认证与教材建设委员会,甘肃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与兰州工商学院联合主办;兰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