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在沪举行

2025-11-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1月1日,值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建院三周年之际,华东政法大学第二届“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在沪举行。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玉刚主持。 
  在提升育人质量中为纪检监察事业输送人才
  上海市纪委驻教卫工作党委纪检监察组组长胡章萍在致辞中提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着力加强研究阐释,系统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加快推进纪检监察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二是着力加强学生培养,将其置于学科建设重要位置,探索特色培养路径与机制,培育纪检监察后备专业人才;三是着力加强政学合作,探索校地实务部门联系交流机制,把理论实践结合的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学科创新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纪检监察学院院长郭为禄在致辞中,回顾了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三年发展历程,强调高校与实务部门支持的重要性。他提出,要以“三个结合”推动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发展: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立足中国实际提炼原创理论并指导实践;推动原创性理论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聚焦腐败治理等痛点开展科研;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构建双导师机制,通过教材编写、基层实习等提升育人质量,为纪检监察事业输送人才。
  主旨发言环节,六位发言人围绕在论历史周期率、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核心路径、监察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反腐败故事传播、纪检监察教材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议题逐一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付来提出,社会革命目标是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治久安。他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需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阐释历史周期率;二是明确历史周期率是历史循环现象而非历史规律;三是掌握历史规律、恪守历史价值的历史主体才能破解它。
  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执行院长谭宗泽表示,政治引领是学科建设的灵魂与方向,决定学科发展的正确政治站位,纪检监察学科本质是对中国特色反腐败实践的理论化、学理化、系统化,绝非其他学科翻版;纪法同修是核心内容与实践路径,能保障学科专业性与实效性,需以纪检监察思维解答监察法规效力、法法衔接等实践问题,实现政治效果、法纪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以学科高质量发展推动纪检监察实现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志刚提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改革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检察院职能衔接、人权保障机制完善等现实问题。当前应加快构建逻辑自洽、体系完整的纪检监察自主知识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姚文胜解读了在当前背景下结合纪检监察学科建设讲好中国反腐败故事的时代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他提出,要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建议探索中国主导的反腐败评价指数;保障国家发展利益,提议联合友好国家组建相关国际组织;促进国际交流,建议搭建反腐败全球论坛;彰显制度优势,建议编撰面向全球的中国反腐败故事教材。
  辽宁省纪委监委驻辽宁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辽宁大学党委常委王鹏提出,辽宁大学纪检监察学科发展得益于把握国家战略机遇、上级部门支持及兄弟院校交流,核心是“委校共建”,学科2022年成立后,构建起“五位一体”建设格局。
  郑州大学原纪委书记、郑州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许东升提出,纪检监察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其发展需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构建学科发展共同体。纪检监察学科需服务纪检监察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当前教材建设存在体系不完善、编写出版滞后、编写队伍薄弱等问题,要从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政治导向、理论联系实际三方面提升教材建设实施路径,以学科高质量发展推动纪检监察高质量发展。
  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学科评议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及上海市纪委驻教卫工作党委纪检监察组等实务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全体师生参与会议。

论坛现场 校方提供
【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