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南京讯 (记者吴楠 通讯员陆成蹊)11月15日,纪念姚鼐逝世21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姚鼐年谱》首发式在南京举办。与会学者围绕以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展开多维度学术研讨,并为《姚鼐年谱》举行揭幕仪式。
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姚鼐年谱》作者卢坡表示,姚鼐被称为桐城派三祖之一,提出一系列重要文论思想。《姚鼐年谱》的编撰出版不仅有助于还原姚鼐生平的细节,还有利于推进姚鼐和桐城派的研究。
合肥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查金萍认为,姚鼐在编纂《古文辞类纂》时大量选入韩愈文并予以高度评价,在创作中借鉴韩愈文骈散结合的特点,同时在文论中融入“考证”以回应汉学挑战,对“不平则鸣”的接受则体现了对宋学精神的坚守。这一系列接受策略不仅深化了桐城派与韩愈文学传统的关联,更通过构建文统与汉学阵营形成有力抗衡,推动了清代中期文学与学术格局的演变。
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怀东认为,当前学术风气求新求变,但一切理论创新都离不开对作家生平与文本的精准把握。年谱编纂这类基础性工作能有效提升整体研究水平,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许结提出,桐城派作为中国历史上传承最久的散文流派,其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派研究在新时代的繁荣既得益于学者回归文本深耕的学术自觉,亦离不开一脉相承的文化情怀与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