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项江涛 通讯员王安婷)11月7日至9日,“中国电影120年与电影中的抗战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举行。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湖州,共同回顾中国电影120年发展历程,探讨电影中的抗战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许垚表示,湖州师范学院扎根“两山”理念诞生地,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重视通过影视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他希望本次研讨会以中国电影120年为契机,以电影中的抗战精神为核心议题,从双甲子的光影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将银幕中的抗战叙事转化为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原浆。
国家一级学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二级教授吴笛通过视频致贺词,他高度肯定电影正成为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银幕之桥”,认为120年曲折激荡的中国电影发展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挖掘的宝藏,围绕“电影中的抗战精神”开展系统研讨,将有助于在新时代深化抗战精神影视化表达路径与国际化传播方式的认识,为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发挥积极作用。
会议聚焦中国电影成长经验、抗战电影叙事传统与精神谱系、中国电影的跨国传播与文化融通、现实题材电影作品中的青年成长与家国情怀、新技术语境下的电影创新与传播、生成式AI重塑电影生产生态等议题,作了深入交流,并从电影发展史、战争记忆、跨国传播、文明互鉴等多个维度深入阐释中国电影中的抗战精神及其当代转换路径。
与会学者分别围绕“浙派影视剧的抗战叙事”“中国台湾电影中的抗日书写”“21世纪以来中美电影中的反法西斯战争叙事比较”“重估‘救亡’电影的现代性”“中国电影在韩国的跨国传播”“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跨文化接受与误读”等论题作了主旨发言。
与会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定军山》首映,到2025年的动画电影《哪吒2》获得53亿元票房、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等佳绩,中国电影完成了从“技术追随者”到“文化引领者”的蜕变,令广大电影人振奋。中国电影在120年历程中,已在“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谱系中沉淀出独特的精神资源。
会议由(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影视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湖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