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2025-11-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当前,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仍存在“各管一段、内容倒挂、资源分散、评价异构”的结构性矛盾。在理论层面,对“一体化”的学理依据和方法路径尚未形成系统阐释。因此,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可行路径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浙江省台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形成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理论探索与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理论基础

  从唯物辩证法看矛盾的普遍性与各学段特殊性的统一。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矛盾统一体。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质”的差异,决定了思政目标、内容、方法的阶段性特征,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则构成贯通各学段“质”的统一性。各学段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五维核心素养为主轴,明确小学阶段注重情感启蒙、初中阶段注重习惯养成、高中阶段注重理论奠基、大学阶段注重使命担当,既避免“简单重复”又防止“断层跳挡”,体现了对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自觉运用。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文化上层建筑与育人基础的相互作用。台州市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把和合文化在大中小学的思政实践创造性转化为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资源,通过“和合故事”校本教材、“和合礼仪”养成教育、“和合议事”民主实践,使大中小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形成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印证了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和合文化推动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资源、平台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和合文化与地方育人实践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以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看知、情、意、行整体跃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呈现为“完整性—阶段性—完整性”的否定之上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四种关系纳入思政课整体教学设计,通过“认知—认同—践行—担当”环节,促进知识、情感、价值、行为的整体跃迁,克服了传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知识化”“碎片化”倾向,回归“现实的人”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

  实践路径

  教学目标突出学段核心素养。在完善各学段教学目标体系基础上,设计形成小学启蒙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提升政治素养—大学增强使命担当的目标进阶。设计小学—初中、初中—高中、高中—大学/中职—高职的相邻学段目标衔接,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段、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体系,分解学段目标为阶段性任务,依托情境化学习活动设计课时目标,实现素养要素的具象转化,形成“目标分层递进、内容有序迭代、评价持续跟进”的一体育人链条。

  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红色文化。浙江将红船精神、垦荒精神、蚂蚁岛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编制《浙里红色》一体化读本,小学版用儿歌体,初中版用故事体,高中版用史论体,大学版用学术体,同一素材梯度呈现,既体现“共同记忆”又兼顾“学段差异”。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小学通过“认识国旗、国徽、国歌”萌发国家符号意识,初中聚焦“一国两制”方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中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大学则在全球比较中坚定“四个自信”,大中小学教学内容层层递进。

  教学方法突出项目式学习。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老旧小区改造”“‘双减’政策落地”等公共议题,大学生带中小学生开展联合调研,形成“大手拉小手”的项目化学习共同体,实现“知行合一”纵向贯通。运用AI、区块链等技术,为大中小学生建立“思政成长数字徽章”,形成可追溯的各学段“价值观成长曲线”,为学生升学、评优、推免提供参考,推进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评价突出“发展性+增值性”内容。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基于“发展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的理论框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垂域大模型,构建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学校—教师”双维度一体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实现办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测与趋势性研判,教师模型着重体现教师发展的差异性与成长性,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学校提供数据支撑,为教师专业发展绘制精准画像,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思政教育质量提升闭环。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地方实践要以和合文化为根,以系统观念、协同机制、数字技术为器,解决大中小各学段分割、内容重复、知行脱节等问题,形成“大中小学一盘棋”的育人格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地方范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主题式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研究”(26GXSZ005Z)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韩卓吾(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