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共同富裕的文明意义,对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从生产空间维度上看,高水平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追求目标。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高质量、高水平的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充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并协调好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一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竞争、合作,激发市场活力和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为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在任何时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国有经济必须时刻掌控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二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等。
三是完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的分配结构。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就是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平台。
从生活空间维度上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必须以物质充裕为基础,但仅有物质充裕显然是不够的,现代文明是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物质生活富裕是精神生活富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精神生活富裕反作用于并有利于物质生活富裕的创造。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在获得美好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中不断递进的,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有更好的教育、更加稳定的就业、更为满意的收入、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为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加优美的环境,还注重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更加安全的发展。因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才能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在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三是推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必须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协调。
从生态空间维度上看,生态文明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实践。共同富裕除了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外,还应包括人人平等地享有美好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不仅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还是事关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生态文明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识和呼声。我们必须清楚“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共同富裕不能以消耗、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条件和保障。一方面,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既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又要“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人们能够在绿水青山中尽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另一方面,推动“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汇聚生命共同体的合力。总之,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高水平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品质生活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向往,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新的文明形态,三者辩证统一于共同富裕的多维空间内涵中。高水平生产力和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是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与保障,高品质生活是高水平生产力、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的价值动力和趋向,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创造着新篇章。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和创造,必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对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和实践的生动体现。
(本文系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甘肃革命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2024YB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