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向善与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2025-11-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1日,集美大学期刊中心与《行政论坛》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智能向善与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暨期刊协同发展座谈会在集美大学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会。

  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新华在致辞中代表集美大学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黄新华提出,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本次研讨会以“智能向善与治理创新”为主题,聚焦“数智赋能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人工智能的价值与治理”等议题展开研讨,很及时也很有意义。他介绍了集美大学百年校庆以来,坚持“以海强校、‘工海’融合”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工海”特色一流大学建设的情况。

  《行政论坛》执行主编温美荣在致辞时提出,希望通过跨学科的对话,凝聚学界智慧,探索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实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善治体系建设。她还说,“智能向善”对于学术出版而言,同样是一种道德召唤,不仅要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编辑工作效率,更要确保技术使用符合学术规范与价值底线,守住学术出版的公信力与思想高度。

  开幕式由集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程国琴主持。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磊作了题为《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对能源系统的影响》的报告。他认为,面对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动荡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能源挑战,公共数据开放成为提升能源韧性的关键。通过构建能源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全链条优化与多源数据融合,数据开放能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预测、优化与协同能力。具体而言,数据开放催生了更精准的技术预测、更灵活的市场机制及更精准的投资导向,形成了“数据→智能→韧性”的增强回路。报告还通过案例介绍的方式,展示了数据开放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强调了数据在推动能源系统绿色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毅作了题为《DeepSeek对政府治理创新的影响》的报告。他认为,DeepSeek以“开源+低成本”为核心,具备强中文解析、本地化部署等技术特征,为政府治理带来积极变革。它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数据安全能力,全国超百家政府部门已接入应用,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但同时,DeepSeek也带来一些挑战,如开源可能提高技术系统安全风险,本地化部署或加大协同治理难度,低成本特性也可能使治理偏离服务型政府理念。目前,DeepSeek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尚处初级阶段,其影响效果需时间检验。未来,我们应包容审慎地推进其发展与应用,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公共利益最大化。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郑戈的报告《全球人工智能立法的模式比较》,对比了全球人工智能立法的三大模式:中国有序创新模式、欧盟风险规避模式及美国泛安全化模式。中国通过丰富的部门规章实现灵活监管,强调创新与风险的平衡;欧盟以《人工智能法案》为核心,通过风险分级制度严格规范高风险AI应用,但面临权利保障与市场整合的矛盾;美国则采取国内监管回避与对外技术封锁的双重策略,以国家安全优先推动AI霸权。报告指出,TikTok案揭示了算法移植、数据主权等规制冲突,反映不同立法模式背后的价值排序差异。企业出海需穿透制度表象,识别底层价值逻辑。报告认为,全球AI治理本质是价值排序的制度化表达,不同模式体现了立法者在创新激励、风险控制、市场自由与国家安全间的权衡。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林秀芹的报告《开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问题》,探讨了开源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趋势及存在问题。她提出,模型开源能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模型质量、促进创新并减少智能鸿沟。然而,模型开源存在“不完全开源”和“虚假开源”现象,关键技术元素如训练数据集、算法等保护不足。林秀芹认为,应优化保护路径,如通过邻接权加强数据集合保护,调整算法可专利性标准。同时,探讨了模型开源许可证的功能属性与条款规制,以及开源模型在知识产权法上的优待问题,建议根据开放层级分级给予优待,以促进开源模型的健康发展。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史云贵的报告《绿色赋能人民美好生活区域实现的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绿色治理路径》,探讨了绿色赋能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以公园城市为空间载体,提出通过绿色治理推动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报告提出美好生活是基于一定空间场域的高品质生活,公园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形态,融合了生态、共享、协调、创新与开放的发展理念。绿色治理路径包括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绿色政策体系、推进生态治理、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推广绿色政治文化及建设公园社区等。报告还指出,通过科学构建公园城市治理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全面推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最后,报告展示了成都、杭州等城市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辉的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公共行政的主体性重构及其治理范式变革》,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对公共行政的影响,指出AIGC正逐步融入政府治理,引发行政主体性重构与治理范式变革。报告超越“工具论”视角,提出“人机共生型行政主体”概念,认为AIGC在认知、决策、责任三方面重塑了传统行政主体。认知上,从“有限理性”转向“协同涌现”;决策上,由“层级裁量”变为“互动生成”;责任上,从“单一归因”演变为“分布式担责”。报告进而提出公共治理正迈向“生成与审慎型”新范式,强调生成式治理的能力与审慎型治理的伦理约束。最后,报告提出了组织流程再造、法律伦理构建及公务员能力重塑等实践路径,并警示技术精英阶层可能带来的权力重构问题,呼吁确保技术合乎人道的利用。

  学术研讨会围绕“智能向善与治理创新”这一主题,分“数智赋能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与“人工智能的价值与治理”两个分论坛进行。

  在学术期刊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学术期刊的代表,与集美大学期刊中心全体人员,围绕人工智能对学术出版的影响、学术期刊选题策划、选稿原则及如何提高编校质量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主办方/供稿)

【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