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安讯 (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杨非非)11月7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作线上致辞。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陕西省协同研究基地常务主任柯昌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崔唯航,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吕卫东,延安大学党委书记高子伟,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引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内外与会专家学者聚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时代贡献,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研究与国际传播。
王伟光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实践的深厚土壤,关注人类共同的前途命运,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还用实践和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发展、治理、安全和文明交流等一系列新理念,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追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选择。我们应当秉持客观、理性、科学的态度,既深入文本研究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也要在联系实际中考察这一思想在中国大地的光辉实践成果,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将其置于人类思想演进和全球知识体系中进行比较对话。这对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脉搏,洞察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柯昌万表示,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这片土地与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密不可分。从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求索,到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再到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创新,陕西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沃土。
崔唯航表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吕卫东表示,本次研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主题,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新成果的系统研讨,也是一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盛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等重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这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研究,也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学界对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认识和认同。
高子伟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的重大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愈加彰显。本次会议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时代贡献这一主题,正是回应时代之问、解答实践之问的积极探索,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徐引正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入研究和阐释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及实践意义,是当代中国理论工作者乃至国际学界共同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通过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双向互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探讨党的创新理论的原创贡献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探讨新时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哪些极为重大的变化。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提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全球化新趋势,当代中国聚焦四大重大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在发展道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战争和平上,坚持和平发展与共同安全;在文明相处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中华文明新形态;在全球治理上,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基于中国实践,分别破解发展、安全、文明、治理难题,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辛向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基于三大中华文明根基:一是自主性,中华文明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体系、社会治理理念及道德价值观,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性,不走殖民扩张的老路,也不走国强必霸的邪路;二是创新性,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国家形态创新等,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的文明基础;三是和平性,中华文明倡导和平、和谐、和睦理念,这内在地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主题是基于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作出的判断。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提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已经是安全与共存。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捍卫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陕西省协同研究基地、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延安大学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