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安讯 (记者陆航)10月25—26日,“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谋学科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的新路径。
区域国别学作为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支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介绍,西北大学长期聚焦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研究领域,建设了特色鲜明的区域国别学学科高地。中联部三局副局长余伟表示,学科建设可与智库功能深度融合,形成“学术—智库”双轮驱动,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姜锋提出,区域国别学要立足中国实际,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学科从区域研究向全球治理拓展。
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表示,我国区域国别学的根本使命是服务国家战略,在定位上应设立学术门槛和边界,在方法论上应进行有机融合与创新,构建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上以实用实践实证为导向,培养“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针对性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目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冯绍雷表示,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应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范畴体系的建设,在理论超越创新的同时遵守学科基本要求。区域国别学学者要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拓展国际问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