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迫切要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总体来看,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开放。从“加快建设”到“纵深推进”,从“五统一、一破除”到“五统一、一开放”,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由破除壁垒迈向规则统一、制度开放的新阶段,将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循环在更深层次上全面畅通。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既需要实现国内市场的高效整合和内在统一,也需要以强劲韧性的内需体系虹吸全球资源、牵引国际循环。对内开放,旨在进一步破除区际制度暗礁,由表及里强化规则一致性,增进区域市场系统效能;对外开放,重在构筑通达全球的资源通道,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吸引各国优质要素流入,并助力民族品牌顺畅出海,实现国内大市场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耦合、内外联动、双向赋能。因此,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紧扣新发展格局的需要,锚定畅通经济循环目标,聚焦重点难点协同发力、合力攻坚。
持续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保持市场血脉畅通的根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十四五”规划、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反复强调“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完善流通体制”。没有商品和要素的顺畅流通,就谈不上国内市场的有机统一,更不可能有畅通无阻的大循环。大市场的核心枢纽正是大流通。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迈向纵深,现代流通体系也亟须以更高标准为锚,持续提质增效。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数据要素×商贸流通”列为重点。202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流通组织能力和效率。下一阶段,应从物流降本、商贸提效、数据赋能多角度发力,以便捷互惠、高效互通的区际贸易流动,加速地区市场整合和区域经济深度融合。
大力维护市场的健康秩序和统一规则,在本质上是让竞争的丛林始终守住公平的赛道,进而服务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我国公平竞争制度体系日趋完备,如2022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4年颁布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202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竞争规则框架已基本成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任务内容时,明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不仅指向企业具体的行为规范,更是对企业价值取向的校准。
优化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关键支点,而资本跨区域流动则为市场整合增加内生动力。当前,各地在竞逐“政策高地”时,容易陷入“单打独斗”的误区。倘若地区间的营商环境优化缺少协同,服务效能差异过大,则会增加企业跨区经营的不确定性,阻滞资本跨区域流动,拖累市场一体化进程。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重视营商环境优化的协同性,不仅要鼓励发达地区持续锻长板,更要加快后发地区精准补短板。只有把营商环境优化差距压至最小,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便利才能放至最大,才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并与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良性互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能行稳致远。
未来,随着数据要素交易制度加速成形和日臻完善,数据与传统生产要素的融合将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实现跨越式跃升。依托数据要素的赋能与倍增效应,我国城乡大市场的消费潜能将持续释放,内外贸一体化也将加速迭代新机制、新模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越向纵深迈进,越能以超大规模市场之稳对冲外部不确定性,越能以制度型开放之优汇集全球资源,全面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与韧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