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高度重视冷门绝学发展,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同志多次强调:“办好‘绝学’、冷门学科,是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
薪火相传·学脉深植
学脉深植沃土,薪火照亮前路。
从“全球最大甲骨团队”到社科院“西夏学派”,从梵文巨著的十年磨一剑到荷马史诗的三代接力,冷门绝学研究的深厚根基,是由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一代代社科学人奠定的。
老一辈学人的“匠心”刻入岁月,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社科学人。他们以科技赋能,重塑传统研究范式,为重构古老文明的现代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固本培元·制度护航
冷门不“冷”,绝学不“绝”,需要有组织科研的制度保障。
在院党组部署下,我院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顶层设计,持续加大“绝学”、冷门学科的扶持力度。
同时,院属单位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冷门绝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累累硕果·赓续华章
文脉薪传,硕果盈枝。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制度沃土培育学术新蕊,冷门绝学研究在守正创新中结出时代硕果。
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平台,作为第一主办单位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西方文明腹地成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为“绝学”、冷门学科的深度交流与协同创新构筑坚实桥梁。
以院所协同为轴心,跨学科融合促进研究范式创新。集结院内各研究所和院外学术力量,完成大型集体项目,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特色。
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出版“满语文”系列教材,面向全国开设“古突厥语学习班”“全国民族古文字‘冷门绝学’后备人才培训班”“‘冷门绝学’语言文字研究高端论坛”等多项活动,确保冷门绝学的智慧火种生生不息。
2025年,我院重磅发布14部冷门绝学主题著作,正是我院学者在传承和创新融合的激流下交出的最新答卷。
文脉不绝,学以载道。当历史的回音与时代的召唤交响,当学术的坚守与创新的激流交融,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多元平台,深化文明互鉴,打造冷门绝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