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进步

2025-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医疗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初级卫生保健,人民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整体框架得以建立。新中国成立不久,党和政府迅即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医疗卫生事业指导方针,奠定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框架。

  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网络初步构成。覆盖全国城乡的群众性卫生机构、学术团体、卫生组织和卫生部门的大量存在和不断发展壮大,构成了新中国庞大的医疗卫生组织网络。

  国家医疗卫生防疫体系逐步确立。党和政府“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先后颁布了涉及传染病预防、海港检疫、学校卫生、工厂卫生、饮食卫生等多个领域的几十种卫生防疫法规,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卫生防疫法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卫生防疫的制度化进程。

  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根据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党和政府创造了适合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惠及80%农村总人口的具有集体福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制度,使数亿中国农民“有了就医的可靠保证”,从而切身体会到党的医疗卫生政策对自身生命健康的深刻影响。

  新中国仅用了短短几年,就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以各级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站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鼠疫、天花等一大批烈性传染病开始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国家逐渐有了新的气象。

  改革开放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党和政府把医疗卫生事业放到改革开放全局中统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逐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活力,大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

  政策革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转型升级。党和政府出台包括基本药物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努力“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卫生资源持续优化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党和政府加快进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相继建成,医疗供给大幅增加,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有效提高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品质。

  医疗体制改革迅速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了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在内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逐步推广,改变了原有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改革开放后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促进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形成,国家整体的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2011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达24345.9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95.4万个(所),床位数516万张,诊疗人次达62.7亿人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显著提高。

  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积极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并取得辉煌成就。

  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和政府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为统筹解决未来一个时期的医疗卫生问题做出制度性安排。实施和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整合健康资源和产业,以人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发展健康服务,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视并支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落实中医药法律法规,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力度,把慢性病防治作为增进公众健康、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

  经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跃升。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109万所,超过90%的城乡居民在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点。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与效能提高。医疗保障覆盖率大幅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弱到强,从初步建立到稳步提升,再到发展壮大,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全覆盖,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可及性、公平性都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为亿万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医疗卫生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21&ZD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郭飞(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