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传播技术与社会文明互构逻辑

2025-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安讯 (记者陆航)9月20日,2025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近现代传播技术与社会文明”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

  与会学者从多角度探讨了中国近现代传播技术如何推动社会变迁与文明转型,并对当前数字环境下新闻史研究与新闻实践的发展路径提出新见。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在发言中提出,当前地方新闻史研究往往将“地方”视为孤立封闭的“单点”,陷入“地方+报纸”的简单框架。他强调,应当将地方理解为全国网络中的“节点”,注重其与整体之间的有机关联。他呼吁学者吸取媒介学理论,将报刊视为“运作中介”而非单纯的内容载体,从而考察“地方”与“无地方”之间的互联互变。

  针对“政治家办报”这一历史原则在数字时代的新内涵,复旦大学教授朱春阳提出,传统新闻业中媒体居于传播中枢地位,而数字时代信息经由多元节点实现连接,传播路径发生根本性变化。他认为,理解数字时代的“政治家办报”需回归数字社会现场,从媒介可控性角度推动新闻政策从传统的“三闻”向“四全”媒体新要求转型。

  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编辑:崔园园(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