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堂:屡立战功的抗联特工“小猫”

2025-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王济堂,生于1930年,祖籍辽宁锦州。13岁的王济堂,便成为一名东北抗联战士,主要做一些搜集、传递情报的工作,几次传递的关键情报,让东北抗联队伍提前转移,避免了损失,也因此多次被表扬、记功。
  8岁丧母的王济堂,跟随在哈尔滨开豆腐坊的大伯一起生活。1943年1月的一天,豆腐坊来了三个人。“他们一个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的张瑞麟,一个是三棵树铁路工厂地下党支部书记董丽泉,另外一个是东北抗联地下交通员韩大爷。他们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讲了东北抗联对日作战的经历,并最终商议将豆腐坊作为秘密联络点。”当场,大伯决定把王济堂交给东北抗联。当时的王济堂又瘦又小,张瑞麟觉得上前线还不太合适,就决定安排他到三棵树铁路工厂,在董丽泉的单线领导下做地下工作,代号“小猫”。
  当时,日本关东军在哈尔滨实施铁路扩轨改沟计划,王济堂跟随铁路工厂的地下党员、工人师傅们一起搞了大量破坏工作,延缓施工进度。“搞破坏只是副业,最重要的是要搞到有用的情报。”聪明机灵的王济堂很快取得了日本兵和伪警察的信任。有一天,伪警派出所的胡警长说日伪军正组队准备去巴彦、木兰一带围剿东北抗联,他担心自己去了就回不来了。“小猫”立刻将情报传了出去,280多人的东北抗联队伍收到消息后得以安全转移。“没想到一个13岁的孩子能拯救一支队伍,要给他记上一功。”张瑞麟特意让联络员传话给王济堂,这让他激动不已。
  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1944年7月。王济堂看到一辆运送日本兵的火车,便跳上车查看情况。“表面看满满的都是人,其实每节车厢也就七八个兵。正在我观察的时候,突然被日本兵发现了。”王济堂检车的理由并没有骗过日本兵,紧接着刺刀就冲着他刺了过来,虽然利用身材矮小的优势成功跳下火车跑了出来,但肩膀还是中了一刀。
  多年来,王济堂严守保密纪律,直到2015年获得“普京勋章”,他的这段特殊经历和身份才公之于众。他将“普京勋章”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将伪满铁路“身份证明书”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要将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事迹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艰苦的历史,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王济堂已经写了《我参加东北抗联地下工作始末》《在日寇刺刀下脱险》等百余万字的回忆录。“我所做的跟那些英雄烈士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王济堂说,一代代青年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书写着彪炳史册的历史,我们要讲好东北抗联故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