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9月12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服务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5)》。
报告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研究,聚焦服务贸易五个细分行业领域,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各自的发展状况及核心特征。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国内服务贸易领域的关键热点专题与国际先进经验,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报告显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释放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和数字化专业服务,提升整体出口竞争力。首先,应加快发展金融、法律、工程咨询、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并推动跨境电商、云服务、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新型数字服务出口形态,形成以技术和内容驱动的出口新优势。
其次,应支持设立数字服务贸易专区和出口基地,举办专业展会和交流活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数字服务交易生态。服务业的优化升级还需通过深化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建设“服务+制造”综合体,提升传统制造企业的服务增值能力,推动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在新业态方面,需重点培育虚拟会展、远程医疗、共享经济等模式,通过建设服务贸易新业态示范项目和中小企业孵化平台,为创新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补贴和技术对接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能力。
最后,应构建新兴服务试验场景,在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与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动“虚拟现实+文旅”“AI+翻译”等复合型服务模式发展,抢占国际服务新赛道。应强化配套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特别是在算法模型、数字内容、技术服务等领域,建立与服务创新密切相关的产权制度,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打破服务输出的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