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9月12日是联合国南南合作日。在距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仅剩五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关于2025年南南合作情况的最新报告强调,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不仅是一种发展工具,更是在当前这个危机加剧的时代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
联合国6月发布的《2025年南南合作与三边合作全球报告:跨越视野与大陆——打造南南合作与三边合作的变革之路》(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球南方国家正以不可阻挡的崛起姿态,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活力、人口比重和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南南合作的内涵演变
南南合作是全球南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领域开展广泛合作的框架,是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学术界、民间组织和私营部门共享不同领域知识、技能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南南合作理念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万隆会议。南南合作的模式具体形成于1978年。当时联合国会员国通过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该计划首次为南南合作建立了一个框架,包括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和各国平等权利,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埃及规划、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尼娅·阿尔玛莎特(Rania Al-Mashat)表示,1955年以来,南南合作的内涵发生了显著演变。当前的南南合作包括了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广泛的合作框架,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推动合作。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经济增长由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南南合作已成为发展中的变革性力量。
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亚洲事务专家娜迪娅·希勒米(Nadia Helmy)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978年南南合作框架的重点在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发展到今天,南南合作重点关注自力更生、包容性与综合方法以及具体需求。一是侧重于增强发展中国家自身能力建设,创新解决方案并分享专业知识,以增强自力更生能力。二是扩大合作,与不同国家和民间组织进行知识、技能和资源交流,而不仅是技术交流。三是优先满足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
希勒米表示,南南合作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三方合作,即由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促进全球南方国家的两个伙伴间的交流,汇集当地资源和专门知识。今天的南南合作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框架,而是一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壮大的力量。此外,安全合作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议程。团结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调和:注重在发展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如粮食和气候安全而不是军事干预;加强磋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尊重国家主权,支持各国共同应对综合安全威胁的努力。
在谈到南南合作的治理逻辑时,希勒米表示,南南合作基于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合作的主体,以确保合作项目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先事项和发展需求保持一致;通过三方合作整合第三要素,由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促进南南交流;提高发展中国家识别发展挑战并制定有效战略的能力,而不是仅依靠资源交换。总的来看,与《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相比,南南合作经历了目标扩展与主动性概念的演变。其一,虽然南南合作的最初框架为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但现在已演变为一种涵盖多个发展方面的综合办法。其二,治理变得更加自主,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动管理合作计划,而不只是作为技术项目的受益者。
合作议程
由全球南方国家自主决定
2025年联合国南南合作日的主题是“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带来的新机遇与创新”。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官网显示,南南合作议程必须由全球南方国家自主决定,并遵循尊重国家主权、平等、不附加条件、不干涉内政和互利共赢等原则。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是指传统捐助国和多边组织通过提供资金、培训、管理、技术系统以及其他形式的支持,促进南南合作的一种合作方式。合作前提是合作进程由全球南方国家行为体主导,两个或多个发展中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由一个或多个发达国家或多边组织提供支持,以实施发展合作计划和项目。
随着多边主义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正成为包容性发展与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基础上,联合国正在从多个层面入手,加大对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支持,同时帮助会员国进行能力建设、交流知识、制定包容性政策。与此同时,联合国正努力为这种合作提供支持,并不断增强政策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希勒米表示,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旨在通过交流知识、经验与成功的政策,促进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集体自给自足和团结。虽然三方合作涉及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但这一过程是由全球南方国家主导的。今年联合国南南合作日的主题呼吁将承诺转化为成果,并强调全球南方国家在应对共同挑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合作将各国聚集在一起,使决策者能够分享知识,传播经验,建立更加包容和公平的伙伴关系。通过利用这种集体力量,各国可以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建设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南南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共同目标和深刻团结的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紧紧凝聚在一起。在希勒米看来,它不是建立在捐助国—受援国的逻辑基础上,而是通过知识、技能和技术交流应对共同挑战。这是一种自愿合作,以参与国的优先事项为指导,不受任何条件和命令的约束。南南合作不会取代南北合作,而是以一种包括政府、区域组织、民间组织、学术界和私营部门在内的灵活和包容的模式,丰富和补充南北合作。
因此,全球体系必须作出调整,以释放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全部潜力。发展伙伴关系要超越援助层面,转向理念、创新和影响力方面的共同发展。全球南方国家将继续在各机构、地区之间架起桥梁,为实现知识共享与包容发展的未来作出贡献。
充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南南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平台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当然,报告也提醒全球南方国家内部存在差异性,其中包括发展水平各异、不同的结构性挑战等方面。了解这种多样性对于制定真正响应迅速、行之有效的南南合作政策至关重要,有助于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报告认为,当下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逆转了许多全球南方国家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这种充满挑战的全球背景也凸显了南南合作日益重要的意义。面对这些共同的逆境,全球南方国家日益认识到加强团结、自力更生和创新合作的必要性。例如,在气候适应技术和数字教育平台方面的南南交流已展现出切实的效益。南南合作成为增强发展韧性、促进复苏和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生命线。
南南合作从一开始发展到如今更加多样化的形态,其范围、规模以及各项举措的完善程度都显著扩大。报告显示,南南合作强调经验共享、相互学习、横向伙伴关系和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当然,目前也存在一些阻碍南南合作潜力充分释放的因素,其中包括数据收集和衡量方面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掩盖了南南合作资金流动的准确规模和影响力;资金、专业人力资本、适用技术等资源调动方面的制约因素依然显著。应对这些挑战对于将南南合作转变为更具战略性、更实用、更负责任的发展工具至关重要。
通往更具影响力和变革性的南南合作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报告分析,数字技术的兴起为南南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利用数字平台促进南南合作,有助于克服与成本、距离和规模相关的一些传统障碍,使合作更加灵活、高效和包容。同时,全球南方国家自身日益增强的活力、创新创业精神为南南合作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加强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自主权和集体影响力的趋势日益增强。追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不仅是目标本身,也是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为其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尤为如此。希勒米解释说,人工智能需要稳定的互联网连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数字设备的接入以及可靠的电力,而这些在全球南方国家并不普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技能培训不足、数字资源匮乏。如果不尽快弥合这一数字鸿沟,南北发展差距将进一步加大,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增长。在联合国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全球南方国家的技术生态系统可以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使用标准的制定,投资建设数据中心与研究中心,努力将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在一起。
在希勒米看来,信息交流对于促进全球南方国家的相互支持与团结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可以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信息共享和相互支持的平台。此外,在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的人工智能“南南知识包”中,应优先考虑计算能力、治理、伦理等模块。全球南方国家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合作,其中包括在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建立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利用共享的专业知识来支持决策;通过建立共享的数字平台,全球南方国家的智库可以听取不同的意见,架起各国沟通的桥梁。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典范,也是三方合作的典范。中国主张汇聚全球南方磅礴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谱写了中国人民同发展中国家人民友谊新篇章,为世界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