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铸魂育人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新征程上,高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百年党史中的红色文化转化为思政育人特色资源,从中汲取提升思政引领力的思想力量、精神滋养和历史智慧,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实现格局之变、气象之新,切实增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质效和水平。
以科学的思想认知聚势而为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表达,是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形态,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高度的逻辑耦合。新时代以来,高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工作愈发受到重视、越发纵深推进,要充分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要从学理维度“强站位”。红色文化是在实现“两个结合”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结晶。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魂脉,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铸就了红色文化博大深邃的思想力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如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为高校纵深推进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工作、提升思政引领力提供了科学指南。
要从历史维度“扩视野”。红色文化是“四史”特别是党史的文化表征,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生动注脚。红色文化发轫和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和成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繁荣和兴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嬗变和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红色文化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始终贯穿于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在新时代得到深化拓展。
要从现实维度“担使命”。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学理哲理道理,科学把握以红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理论遵循和历史必然,坚持“两个结合”,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逻辑意蕴,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把红色文化优势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胜势。
以鲜明的目标导向聚能而进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结出的文化硕果,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作风传统,具有政治引领、道德培育、精神激励、教育引导、情感熏陶等重要功能,蕴含着厚重的理论资源、丰富的思想资源、独特的教育资源。
夯实办学治校的底色。红色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最鲜亮的底色,也是我国高校最鲜亮的底色。我们必须坚守高等教育红色的办学底色,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办学方向,深入挖掘运用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用红色文化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红色文化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淬炼人才培养的成色。红色文化集“人、事、物、魂”四位一体,分布广、类型多,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好“教科书”。高校要对红色文化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将其作为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素材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链”,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箱”,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引导青年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磨砺成才。
凸显思想引领的本色。新征程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唯物史观,尊重历史事实,加强理论升华,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丰富红色文化教育载体,挖掘红色文化创新创造内在潜力,大力讲好中国故事,全面彰显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价值意蕴,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以广泛的融合集成聚力而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树牢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意识,坚持规律性认识与创新性实践相统一,持续研究探索以红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努力赓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要创新思政制度供给。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健全红色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机制,拓宽育人路径,重构教学时空,形成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适配的综合化集成化图谱化红色资源系统。健全红色文化研究阐释机制,开展红色学术研究,加大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理论支持力度,铸牢师生红色情感。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健全校地联动、学段贯通的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机制,提高红色文化育人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引导学生感受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创新激励评价机制、先进示范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等,打造以红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制度闭环。
要创新思政体系构建。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校红色文化课程体系,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将革命遗址、红色纪念馆等育人场馆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鲜活载体,用有情感、有温度的红色基因故事充盈思政教育,推出一批高精尖红色文化“金课”。打造集中与分散相配合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体系,围绕红色文化中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场景,创作推出高品质红色文化艺术佳作,培育创建主题式、系列化红色文化品牌。打造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体系,依托全媒体矩阵推出更多个性化、可视化、交互化的融媒体作品,促进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话语叙事革新。
要创新思政育人载体。借助VR、AR、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实现场景再造、生态重塑和模式更新,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云平台,开发数字化红色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践项目,打造立体教学情境,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精准思政”,探索混合式、体验式、沉浸式的红色教学新范式,使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参与,让青年学生从感动一阵子到记住一辈子,用深刻“情绪价值”赋能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思想价值,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