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

2025-08-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语言学研究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下面分别就语言学与科学技术以及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进行展现。

  语言学与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

  神经语言学是语言学同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是一门结合语言学、实验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跨领域学科,研究人类大脑如何理解、产生与学习语言,尤其在研究人脑神经的语言功能和机制方面可以说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进步,也给语言学研究带来很多新契机和新方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空间。比如,大语言模型和语言密切相关,若将大语言模型与神经语言学相结合,从源头上寻找更多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或许可以带来技术上质的飞跃。

  就古文字和古汉语等研究领域而言,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很多便利。比如,各种古籍和出土文献资料的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可以使信息和资料的检索、保存和处理更加便捷,准确性也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目前其能力还很有限,可以做的仅为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粗活儿”,只是把研究者从简单机械的粗放型劳动中解放出来。显然,这与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匹配,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不少领域都有待深度开发。就此而言,语言学与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大有可为、空间广阔,有很多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语言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注重语言学与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语言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常言道,“文史哲”不分家,但这往往并不切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如今,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就连“文史哲”各自内部也细分为很多不同的二级学科,其下又有很多研究方向。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很多研究者的研究范围越来越窄、眼光越来越狭隘,不少时候只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很小一部分稍微熟悉一些。

  促进不同人文学科尤其是相邻学科内部的深度融合,需要先把最基础的问题弄清楚。就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研究而言,最基础的是文字释读和文本复原,进而揭示出土资料的语料和史料价值,这样才有更深入的语言学和历史学研究。古文字首先是语言,是上古时代的语言,同时又是古代历史与文明的结晶。语言所表达的是古人的思想和过往的历史,历史和思想以语言为载体,同时又以古代文物和文献为载体。显然,这几个方面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要读懂古文字和出土文献资料,就必须有相关的基本训练。但是如今,一些历史学或考古学专业出身的研究者不懂古汉语和语言学,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研究者又不懂历史考古。而日新月异的新材料和研究进展,对研究者知识面和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门槛也在逐渐提高,学科交叉融合的需求越发迫切。

  历史、语言和文化是无法切割、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文明则是三者的融合与结晶。要研究古代文明,需要从历史、语言和文化等角度齐头并进,三者缺一不可,亦不可偏颇。唯有将古代历史、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解读文明的密码、揭示古史的奥秘。探索汉语言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及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不仅是研究古汉语、训诂学者的任务,也是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研究者的重要责任。此外,通过具体研究,语言与思想、语言与哲学等研究领域也会逐渐具象化,变成实实在在可以看见和理解的具体案例。早期中华文明史和思想史研究表明,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至为密切。同历史一样,思想也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播。

  当前,大量出土文献资料面世,我们正处于重塑经典和重建中国古典学的关键历史时期。重塑和重建工作皆需从事传统语言文字学和文献学研究的学者参与,参与的前提是要能够读懂古书,但这其实并不容易。以郭店楚简为例,学术界虽然研究了30多年,但不少基本概念(如“度天心”“慎独”等)目前尚未读懂,一些基本问题仍未弄清。郭店楚简主要是关于哲学思想方面的论述,要求研究者不但要有古汉语和语言学知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史方面的知识。语言会随社会和历史发展而与时俱进发生变化,阅读古书便需要一定的传统小学修养,从文本训诂角度穷本溯源、考镜源流,把握历史、语言和文化发展演变的逻辑规律及其内在机制,并充分发挥其在古典新证和古典学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拓宽多学科合作空间

  显然,与中华文明史、思想史,以及汉字文明史研究等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内部就有很多亟待交叉融合的空间,尤其是语言文献、历史考古等相邻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更为迫切。对古汉语和古典文学艺术作品的考证、阐释,存在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参照出土文献,从训诂学角度入手,以文本所限定的语言环境和内在逻辑为准,结合古典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真正读懂古代经典,从根本上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这迫切需要语言学和历史考古学以及哲学思想史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只有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才能全方位、深层次认识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真正理解并把握语言与社会、文化以及思想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度结合古文字和出土文献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因出土资料日益丰富而带来的新问题,以及长期积累的疑难问题,重新校读古书,推陈出新,可以为重塑经典和重建中国古典学奠定基础。

  语言学因其学科特性,应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并重,全面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借助新兴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多元的方向和广泛的空间,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语言为纽带,凝练发展方向,促进语言学与文献学、历史考古学等人文学科内部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出土文献资料,融合古代历史、语言与文化,深化汉字文明史、中华文明史及思想史研究,全方位解读文明历史,揭示语言与社会、文化以及思想的密切关系,丰富语言哲学的内涵。通过文明溯源,重塑经典,重建中国古典学,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发展新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考古学视野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22VL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

【编辑:崔晋(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