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科学论断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把道理“讲深”以实现理论性
基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逻辑要求,大学的思政课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就是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见,“讲深”其实蕴含着“讲准”的要求。
把道理“讲深”首先要讲清楚“是什么”。教材是教师讲道理最权威的依据,所以思政课教师要精耕教材以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与重点难点,然后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与学习规律重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与此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理论会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把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和针对性。其次,把道理“讲深”要讲清楚“为什么”。相较于初高中阶段思政课侧重对“是什么”的硬性记忆,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更应该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想为方法论讲清楚“是什么”背后“为什么”的深层次学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与理论批判能力,从而达成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高阶性目标。因此,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深度;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广度。要把道理“讲深”要在讲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基于实践逻辑讲清楚“何以可能”。例如,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首先是理论课,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对于该问题的理论阐释;其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所有内容都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宗旨,因此应回归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阐释该问题的历史发展逻辑;最后,立足实践、面向未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规律分析该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
把道理“讲透”以实现彻底性
“讲深”是“讲透”的基础,把道理“讲透”就是要以透彻的理论解答学生的疑惑,因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首先,把道理“讲透”要“因事而化”,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融合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及时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透彻分析“事”背后的“理”,让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进而增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其次,把道理“讲透”要“因时而进”,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每个时代的哲学都要关注和思考那个历史时期重大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成长规律,从国家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与大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的需求相统一的视角,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透彻回应、解答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进而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最后,把道理“讲透”要“因势而新”,以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史记》有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透彻的理论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提高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把道理“讲活”以实现鲜活性
“讲活”以“讲深”和“讲透”为基础,把道理“讲活”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与生活化,正如列宁所言:“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把道理“讲活”就应该以大学生——“现实的具体的人”为出发点,回到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使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首先,把道理“讲活”要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挖掘案例素材。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揭示出,理论的形成始于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反过来,人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自然会对感性认识具有亲近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寻找日常生活素材,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大学生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成为大学生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其次,把道理“讲活”要把教材语言、学术语言转换成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语。既然思政课教学要回归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教学语言也应该由抽象的教材语言和学术语言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语言转变,让马克思说家常话,说中国话,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这种以生活叙事为基础的话语表达从根本上遵循了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规律。最后,把道理“讲活”要紧跟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主流话语的网络表达方式。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催生了网络话语的产生。作为典型“数媒土著”的“00后”大学生对网络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所以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熟悉网络语言,深入挖掘网络话语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主流话语体系与网络话语体系的协同融合,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
(作者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