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历史加速度:战后世界的“量变”和“质变”

2025-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5年,世界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战祸连绵不绝,但回首战后80年来世界的发展变化,我们会发现早已经“旧貌换新颜”,在经历一系列“量变”之后,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从“量变”走向“质变”。我们依然应该对世界的前景保持乐观,相信世界历史不会“回归”“倒退”到“丛林世界”,而是会在大国博弈、地缘冲突、贸易纠葛、科技竞赛和环境危机等的重重冲击之下走出一条新路,继续向前。美国学者罗伯茨将19世纪的世界历史描述为“大加速时代”。实际上,他描述的主要是欧洲或西方的历史。今天,我们把“大加速时代”用于描述战后80年世界历史的变迁过程,可能更为准确。

  首先,就国际社会的基本构成而言,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已经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51个增加到193个。换言之,世界上有近3/4的独立国家是在战后建立起来的。这些新兴国家大都曾经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在战后非殖民化运动中赢得了主权国家地位,西方列强在战前几个世纪构建起来的殖民体系在战后几十年间就彻底土崩瓦解了。这些国家不仅赢得了独立,还在战后冷战两极对抗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形成了“第三世界”,并通过诸如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非洲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安第斯条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努力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空间。

  尽管冷战对新兴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国家独立后经历了长时期的内战和动乱,甚至迄今依然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但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在经历了冷战、冷战终结、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洗礼之后,开始走向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甚至崛起为新兴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从而改变了19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与政治结构。这些变化都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开始的。

  其次,战后世界人口经历了“跨越式”增长,从1950年的24.7亿增长到2023年的80.6亿。其中,新兴国家的人口增长占绝对多数。1950年新兴国家总人口为17.5亿人,2023年达到68.8亿人,占全球人口增长比例的91.8%。新兴国家新增人口有一部分流动到欧洲发达国家,客观上满足了战后欧洲经济重建所需的大量劳动力,如英国在从英联邦国家招募劳工的同时,还从加勒比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联邦德国劳动力的缺口主要依赖土耳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东产油国吸纳了大量来自东南亚和其他国家的劳动力。

  人口流动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现象。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欧洲人移民海外的大门,南美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吸纳了日趋增长的欧洲人口。特别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在社会分化中陷入贫困和绝望状态的欧洲“弃儿”加入“越洋大迁徙”的洪流之中,仅在1836—1914年,就有3000万欧洲人越过大西洋移民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移民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欧洲人依然络绎不绝。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逆转,欧洲成为新兴国家移民海外的主要目标,同时美国依然是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移民的目的地。当然,在战后接连不断的移民浪潮之中,有合法移民,也有非法移民;有的要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有的则是因为贫困、动乱、战争乃至气候变化而被迫远走他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更有一无所有的劳动者;等等。实际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世界人口流动规模和频率已经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OM)《2024世界移民报告》的数据,全球国际移民数量从2000年的约1.5亿人增长至2024年的2.81亿人。联合国数据显示,移民存量从1990年的1.54亿人增长至2024年的3.04亿人。在新兴国家人口增长已经趋缓但人口规模依然庞大,大批劳动力急需就业机会,而步入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发达国家已经对移民的涌入产生了族群认同焦虑和恐惧的形势面前,人口治理日趋成为整个世界面对的经济、安全和社会问题。

  最后,战后世界经济增长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意义。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持续加速的经济增长。欧美国家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力军,经济迅速发展,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多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但从1950年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始出现增长,从最初个别国家经济的缓慢增长,逐渐蔓延开来并加速发展。如果说1950—1973年是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么1973—1991年则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滞胀时期”。在“滞胀时期”,亚洲国家开始崛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尤其迅速,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的“改革开放”虽然较晚,但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2015年,印度已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中国以全产业链整合突破“中等技术陷阱”,印度则以服务专业化实现“数字弯道超车”。世界历史正在经历从“大分流”到“大合流”的过程。尽管西方国家依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非西方国家已经逐渐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附状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与西方国家展开竞争,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查尔斯·库普钱在《没有主宰者的世界:即将到来的全球大转折》中认为,在今后几年,一个更公平的全球比赛场地将会逐步浮出水面。这一趋势是明确无误的,而且它们显示的全球转折也是不可阻挡的。2010年,排在世界前五名的经济体即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有四个位于西方。但到了2050年,前五名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美国是唯一的西方大国。

  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开始,战后80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欧洲主导世界的时代终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支配世界的时代成为过去,美西方的霸权开始瓦解,非西方国家终于摆脱了近代以来被奴役、压迫和支配的历史地位,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西方的时代即将终结,后西方的时代正在开启的历史交错区,国际关系变得愈加扑朔迷离,世界历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作者系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胡子轩

【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