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近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夏陵”历经风雨洗礼,在众多历史古迹中脱颖而出,弥足珍贵。以此为契机,西夏学引发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围绕“西夏陵”申遗背后的中国经验、西夏学及其文明密码,中国文化遗产之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等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印度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布(Mohammed Saqib)。
丰富世界文化遗产多样性
许多汉学家纷纷祝贺“西夏陵”申遗成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名片之一,“西夏陵”将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又一重要窗口,且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这将丰富世界文化遗产多样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萨奇布流露出极大的赞赏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一个不仅利好中国而且利好世界的消息。不仅让中国、更让国际社会知晓‘西夏陵’这一独特遗产。”他认为,随着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中国文化遗产获得的认可达到了新高度。这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扩展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文化研究和交流方面的合作渠道,强化对人类遗产的共同承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公开表示,迄今为止,《世界遗产公约》是世界上最受广泛认可的公约之一,有近200个缔约国,这证明了其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入选意味着重大责任:传承、保护与弘扬这份瑰宝。”阿祖莱说。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报道,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将26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总数达1248项。相关报道还显示,2025年新入选的遗产中,有近1/3与远古时代有关,例如巴西的佩鲁阿苏岩洞国家公园、法国卡纳克和莫比尔昂海岸的巨石阵、马拉维的姆兰杰山文化景观等。此类遗产在理解人类历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它们往往镌刻着先祖的知识与智慧,塑造着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
展现西夏文化演进脉络
从古老岁月中走来,巍巍“西夏陵”安然伫立。西夏王朝从1038年持续到1227年,其在历史上的存在折射出一个多民族文化体系。理解、读懂“西夏陵”,离不开对西夏历史的追溯。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描述的那样,“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1处大型建筑遗址、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迹等。
得益于“西夏陵”,世界窥见了西夏历史的面貌。萨奇布表示,“西夏陵”为国际学者研究西夏历史提供了有力佐证。同时,“西夏陵”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见证。学术界认为,在“西夏陵”发现的大量遗物,携带着中华文明的鲜明印记,展现了西夏文化演进的脉络。
萨奇布补充道,如不少国际学者已经公认的那样,“西夏陵”展示了从11世纪到13世纪西夏王朝在古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和商业交流中的关键作用,突出了西夏王朝在充满活力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地位。
天人和谐、历经沧桑、庄严恢宏……在国际学者眼里,“西夏陵”的外观可以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萨奇布对此表示认同。他补充道,“西夏陵”具有丰厚的历史内涵,其选址、布局、建筑格局等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西夏陵”可以说是墓葬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作为西夏王朝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多元文化意义。
严密保护策略确保原始状态
作为西夏王朝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遗存,“西夏陵”的保存方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浓厚兴趣。国际学者对“西夏陵”的一致赞扬,离不开“西夏陵”保存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国际盛赞的背后,既有“西夏陵”自身夯筑技艺和防洪工程设计高超之功,也与中国政府之于文化遗产的用心呵护密不可分。
“我对中国文化保护工作的典范作用给予高度赞扬。中国政府在保护这片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的陵墓群方面作出了非凡贡献。这是西夏遗产的壮丽见证,为全球树立了标杆。这一成就反映了中国对保护文化财富的庄严承诺。”萨奇布说。
他接着感叹道,中国政府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卓越表现,以及采取的精心而特殊的科学举措,确保了“西夏陵”良好的保存状态。
“西夏陵”价值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陵”申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学者认为,西夏学曾经是一个较少人研究的领域。“西夏陵”引起国际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如今,在长久沉寂之后,“西夏陵”的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发表《部分最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一文称,自1978年以来,《世界遗产名录》几乎每年都会增加一些遗址。这些遗产均有着杰出的文化和自然属性。拥有世界遗产的国家必须致力于保护它们;这些国家也可以获得资金来助力这种保护。
萨奇布阐述道,伴随着“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人民对于西夏王朝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以此为转折点,西夏学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申遗成功意味着新的起点。萨奇布补充道,“世界遗产线上地图平台”的推出,意味着数字化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新成效。今天,“西夏陵”这片曾湮没于戈壁的皇家陵寝,正愈发引人注目。一直以来,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分享成功经验和案例,在文化领域亦是如此。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