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命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成为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从最深层次的意义上讲,就是要以共同的价值观念最大限度促进民族团结、争取民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念的当代形态,是把全体中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有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充分凸显爱国主义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化交融、各民族沟通交流的生生不息的历史,在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爱国主义构成了维系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最深厚的情感纽带和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与核心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第一要务就是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的强大引领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教育体系。即面向人民大众,运用丰富多样的表达和呈现方式,把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对公民个体的作用和要求等基本问题讲清楚;以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系统性学理性阐释为基础,建构正确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科学揭示中华民族自身所独有的历史演进与变迁的内在规律;以爱国主义为强大精神纽带,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练为一种深刻的理性认识、一种牢固的思想认同,在教育对象的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聚价值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被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个人和社会、大我和小我的相互融合与高度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就要以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并进一步在实践中转化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熔铸国家层面的价值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国家层面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体现为一种国家层面的价值共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的、对当代中国国家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具有整体意义上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首先就是要使国家层面的价值共识深入人心,将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持党的领导,忠诚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彰显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它提供了新时代处理和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共同价值准则。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共同价值追求,能够使社会成员个体正确认识自身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形成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一致的价值共识目标,从而使每一个成员的价值实现活动都能够得到相互认同,让整个社会共同体处于和谐包容、开放发展的秩序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要充分发挥社会层面价值共识的聚合效应,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精神支持并发挥整合、协调、激励、促进的正向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整合个人层面的价值共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在个人行为层面的凝练与表达,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个人道德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之间的高度契合性,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身份认同具有内在的贯通性,能够有效凝聚起当代中华民族的共有身份认同,为国家与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提供思想认识基础和强大实践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就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整合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在人与人之间形成牢固、深沉、持久的共同体,永葆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文化范畴,是在多元一体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寄托及价值认同的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民族认同意识,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沃土之中。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全体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文化动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支撑作用和推动作用,从根本上源自中华民族在长期交融汇聚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其当代形态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过程中形成的最为核心的价值目标及精神追求,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的高度价值共识,构成了民族心、民族魂的核心意涵。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凝聚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方式方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潜移默化成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中华民族凝聚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西南边疆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VHJ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