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7-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深刻总结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定位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在继承我们党民族理论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也对边疆地区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共同历史记忆

  铸就身份认同与情感根基

  共同历史记忆的构建并非简单的史料累积,而是蕴含着深层的社会心理与政治/身份认同建构逻辑。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新疆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的历史记忆,更形成了因各民族共生关系而超越单一民族的,为各民族所共有、共享的“共同历史记忆”。这种记忆通过讲述各民族共同的起源、奋斗与命运,为“我们是谁”这一集体身份认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注脚。特别是对“三史”(新疆地区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深刻挖掘,充分展现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有的多元文明交流、共御外辱的同仇敌忾和共同投身祖国边疆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浪潮中的壮丽画卷。这些超越狭隘民族叙事、彰显统一性、包容性的历史事实,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与“魂”,见证着新疆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厚情感联结。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情感滋养,成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实现新疆地区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坚定基石。

  共同历史记忆教育

  淬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激发共同历史记忆的生命力并发挥其社会功能,有赖于系统性教育与持续地活化。这种教育通过将尘封的历史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将抽象的认知升华为深层的情感共鸣,使其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情感培育与价值塑造的关键机制。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展现与解读,将散落在史料中的历史片段系统性地建构为可观、可感、可触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并在新疆各族群众中进行广泛传播,这样能有效激发共同历史记忆的生命力与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唤醒和激发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它通过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一个政治概念内化为深层的情感认同和坚定的价值依归,有助于唤醒深植于各民族血脉之中的历史情感联结;促使新疆各族群众在共同历史记忆中深刻感悟“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现实内涵,进而激发新疆各族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领构建共同历史记忆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实现国家的高度统一与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一目标与新疆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教育的战略使命高度一致,二者都致力于通过历史观念的引导与情感共识的培育,促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五个共同”历史观。共同历史记忆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战略支点,旨在协同回应并有效消解新疆历史领域长期存在的认同离散化、历史虚无化以及文化疏离化等深层风险。加强新疆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教育,就是要廓清错误观念,从而在历史记忆层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促进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和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认知与情感上的共识,不仅能够促进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和谐,更能将思想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同转化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和自觉行动。最终,新疆各族人民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共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不竭的力量。

  共同历史记忆是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各民族共生共荣的精神纽带,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其意义早已超越知识传承的范畴,成为激活、塑造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认同化利用,以及基于共同记忆的社会整合教育,我们正不断深化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并以“五个共同”为核心,推动各民族在疆域、历史、文化、精神和命运上的深度融合。这一过程不仅回应了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的时代要求,也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深沉而持久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共同的历史记忆正在转化为共同的情感,它让各族人民在命运上更加紧密相连,在行动上更加同心同向。我们坚信,在共同历史记忆的引导下,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将迈向新的高度,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也必将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更加光明的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22&ZD21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疆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1BMZ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塔里木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副主任、副教授;石河子大学边疆发展与安全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编辑:罗浩(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