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以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2025-07-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邀请中共党史党建领域专家学者,深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共话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奋进力量。

  中国共产党独特精神标识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树立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陈志刚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极大地弘扬、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密码,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精神滋养,是砥砺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精神基石与动力源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认为,我们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强国建设锚定方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民族复兴注入核心动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精神勇气;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事业发展凝聚坚实根基。在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在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维护国家安全等各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成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坚实精神基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柳建辉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谋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空间维度的延展、革命舞台的扩大而形成的动态概念。它已深深融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中,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信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本身就是一个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各种精神之间相通相融、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种思想价值体系,其核心理念具有一致性,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升华发展。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远是“进行时”,对传承红色基因、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老一辈革命先烈中,从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色的世界”,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铿锵誓言,都以行动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无论是蔡和森《少年行》“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豪言,还是何叔衡“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都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初心和使命甘洒热血、矢志奋斗的精神风范。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表示,百余年来,我们党在生死考验中诞生、于艰难奋斗中壮大、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走向成熟。一代代共产党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证明了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这一历史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永远传承和发扬。

  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

  近年来,学界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形成过程、逻辑价值、弘扬路径等作了深入的理论阐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将“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形成了对这一主题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部署。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重要论述,学界普遍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本源与发展的关系,二者体现出源与流的架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宋学勤表示,不少学者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系列伟大精神相联系,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新特征。这些研究逐步勾画出既有具体精神特点又统一于百余年发展主线的多层次精神系统,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系统性、全面性与丰富性、广泛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高度凝练,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健认为,正确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应当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既要从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阐释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理解,又要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接续奋斗中筑牢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基,特别是要深刻理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和政治品格,在致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将其代代传承下去。

  对于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陈志刚提出,要在伟大建党精神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增强研究阐释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一方面,深入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要阐释清楚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作用机理。另一方面,深入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阐明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机理。“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关系,阐明伟大建党精神如何升华了伟大民族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陈志刚表示。

  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穿越百余年时空,既承载着党的历史基因,又彰显着时代价值,必须永远传承、世代发扬。杨增岽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源自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深植人民立场、贯穿斗争实践的精神力量,不仅为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提供了方向指引与精神支撑,也一脉相承地为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精神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百余年伟大实践的精神武器,持续为新时代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思想根基、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在宋学勤看来,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多方协同,在理论研究方面持续深入,构建学理化阐述体系,增强理论解释力;在教育领域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同时在社会宣传中创新传播形式;在实践层面贯通历史与现实,结合新时代重大成就鲜活阐释,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动力,要深入研究、大力宣传、全面践行,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钟瑛谈道,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强化理论学习,将其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发挥党校等阵地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创新理论,提升政治能力;创新宣传教育,利用新媒体制作多样宣传产品,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让精神深入人心;立足实践,党员干部要在经济建设、基层治理中勇于担当,解决群众问题;全社会要营造崇尚奋斗、创新、奉献的氛围,将这一精神力量转化为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实际行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源泉。我们要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胡子轩

【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