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是全球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教育水平排名中,芬兰名列全球第十,在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芬兰学生连续两届在阅读和科学两项评比中获得冠军,引起世人瞩目。芬兰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私立大学教育的崛起。尽管芬兰私立大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数量不断增加,历年来培养出很多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教育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享有盛誉。
芬兰私立大学推动数字化教育转型
进入21世纪,芬兰私立大学教育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在科教兴国战略框架下,芬兰私立大学依托数字平台实现了与科研机构、产业链的深度互联,并通过云端协作开展联合研发,使私立大学技术成果实现了数字化转化。
芬兰政府通过数字化治理模式强化制度保障,构建数据驱动型管理体系。私立院校采用智能合约管理股东会、理事会等多方权益,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私立大学教育经费的有效分配,近半数教育经费用于建设云端实验室和数字教学资源库,所有管理决策均依托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优化。这种数字化治理结构使私立大学的行政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从战略规划到课程设置的全程智能化管控。
芬兰私立大学的开放式办学体系亦全面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其专业设置聚焦数字经济的前沿领域,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区块链技术的课程矩阵。该校的招生采用“数字画像+实践数据”的双维评估模型,通过算法分析申请者的在线学习轨迹与项目经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传统的欧盟ECTS学分互认系统已升级为区块链认证平台,芬兰教育部国际交流中心(CIMO)搭建的教育元宇宙空间支持私立大学60%的课程开展跨国虚拟实训。校企合作通过数字孪生工厂实现了远程实习,使私立大学毕业生在自动驾驶等数字领域的就业率提升至90%。这种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的办学模式,塑造了芬兰私立大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北欧样板。
芬兰私立大学优化数字化管理模式
芬兰私立大学构建了智能合约驱动的教育治理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政府与院校的数字化契约管理。芬兰教育部与私立大学每三年签署的智能教育合同,运用分布式账本记录核心要素,包括数字教学成效评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AI课程开发计划等。合同履行数据实时上传至国家教育区块链平台,使芬兰政府财政拨款与地方资金实现智能分配,资金流向透明度和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首先,私立大学教育投资决策依托大数据分析系统形成动态优化机制。芬兰政府建立了数字孪生教育模型,实时模拟不同投资方案对私立大学数字化建设的影响,确保年度科研投入的半数经费流向人工智能实验室、XR教学平台等数字基建。如赫尔辛基商学院通过该模型获得政府专项基金后,建成了欧洲首个元宇宙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数字资源的云端整合。
其次,私立大学采取区块链与数字化融合治理模式,构建区块链管理系统。如赫尔辛基商学院通过智能合约参与治理,将该校教育基金会持股数据、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等上链存证。同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重构跨学科课程体系,使商业与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数字化渗透率达90%以上。这种融合区块链治理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管理模式,推动该校在世界QS数字教育指数排名中大幅跃升。
最后,芬兰私立大学采取了大学重组的数字化运作模式。如赫尔辛基商学院通过重组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院、赫尔辛基科技大学等部分学科而成为芬兰私立大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其发展目标是重组不同大学的数字化教育科研资源,将其打造成一所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商业与人文特色的新大学。该大学重组后采取了全新的数字化运作模式,通过虚拟平台与芬兰政府以及芬兰科技与工业联合会、TT基金会、经济教育基金会等机构共同管理学校的教学科研,数字化教育创新和科学研究成为该校最重要的发展目标。
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
首先,发展区块链与数字化融合的民办教育资金管理体系。从芬兰私立大学教育的成功案例来看,区块链支持的教育投资是促进教育资金管理的创新举措。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中,尽管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对民办大学的投资,但经费力度有限,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大多为学生学费。借鉴芬兰私立大学的模式,我国民办高校亦可通过虚拟平台拓展教育经费渠道,如基金会资助和社会捐赠,虽然具体数额和比例可能因学校而异,但拓展经费来源对于提升我国民办大学的数字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提升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数字化能力。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构建“政—校—企”协同的教师数字能力培养体系,建立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培训机制,拓宽教师队伍的多样化来源并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推行龙头企业与民办高校的“数字双聘”制度,引导教师参与企业数字化产业项目开发,实现技术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此外,需完善民办教师数字化能力认证体系,针对虚拟仿真课程设计、学习数据分析等核心能力实施模块化认证,推动我国民办教育从“数字适应”向“数字引领”跨越式发展。
再次,构建数字生态链式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数字产业学院的校企共建机制,如联合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开发“AI+专业”跨学科课程群,将智能制造、区块链应用等前沿技术模块嵌入超50%的专业课程。打造虚实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数字孪生实训基地,通过元宇宙技术复刻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实现学生远程操作数字系统的沉浸式实训体验,系统解决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最后,秉持创新理念,加快民办教育数智化发展。2024年3月,我国教育部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旨在用人工智能推动教与学融合应用,提高全民数字教育素养与技能。这些行动包括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AI学习”专栏,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升级,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以及将人工智能融入数字教育对外开放中。我国民办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亦可尝试开展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教育创新,如教学模式的创新、智能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对接国家级教育平台的智能升级和资源扩充,以提升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效率和学生体验。数智技术不仅能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可实现民办高校日常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定制化服务,为我国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全球南方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