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

2025-05-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并统一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这些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因此,学校的党建工作绝不能玩虚功、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其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依赖的组织依靠。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一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并不只体现在课堂上,而应该贯穿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妄想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敌对势力长期存在,而他们处心积虑针对的重点群体就是青少年,因此,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绝不能输,也输不起。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十分重要。学生群体的思维活跃度高,各种思想观点交汇,各种价值观碰撞,在秉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态度的同时,也必须增强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对于在学生群体中可能传播的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必须过滤净化,不能照单全收。尤其对于各种错误思潮,必须保持警惕、有效防范。因此,必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的化解机制;同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育人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环境,切实形成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合力。

  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建工作不能玩虚功、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一方面,要在学校领导岗位的选配上,选择那些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通、锐意进取的干部;另一方面,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要发挥好教师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最广泛地凝聚团结起来。

  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角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努力建设教育强国。中国的教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也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4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推动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教育事业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从空间维度上,都应拓展思政课的范围。在时间维度上,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维度上,要运用“大思政”来拓展思政课建设的空间范围。总之,要把思想政治发展作为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的整体进行设计。

  从优先发展事业的角度来讲,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教育的目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同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而这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我国高校的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始终。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应当珍惜自己的职业,不懈怠,不放松,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有气节,有担当,在教育事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带着爱和责任做一名优秀的、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一,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有坚定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思政课要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第二,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要有传道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第三,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第四,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第五,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思政课教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一定要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志强(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