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整体合作的进程与实践

2025-05-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聚集的地区。中拉双方不仅没有历史纠葛和根本利益冲突,还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相似的发展任务、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等天然优势。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中拉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迎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纪元。其中,中拉经贸和政治交往密切发展。世纪之初,中拉贸易额仅为100亿美元,2023年中拉贸易额接近5000亿美元。在贸易和投资双轮驱动下,拉美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2008年中国发布对拉美政策的第一份白皮书,提出建立和发展中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政策主张。这表明,中国开始从战略高度以及长远角度看待并处理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元首外交引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大船正式启航,中拉合作走上提质升级的快车道,中拉关系迈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2013年至2024年,习近平主席先后6次踏上拉美大地,到访拉美11国,将中拉关系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团结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地区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为中拉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是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同为“全球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关系成为“全球南方”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典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拉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平台

  拉丁美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截至2024年,拉美已有20余国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与巴西等地区大国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实质性对接。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方向。过去1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成为中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第三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在拉美地区累计实施200余个基建项目,为当地提供近百万个就业岗位。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既有对拉美国家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也有众多小而美的惠民项目。例如,秘鲁的钱凯港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拉美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作为拉美地区重要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钱凯港开港运营将秘鲁到中国的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可以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造福民生的合作项目更容易在拉美落地生根,也成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代表性名片,向世界传递了中拉关系务实合作的丰硕成果。

  2005年中国与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继智利之后中国与秘鲁、哥斯达黎加等5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与智利和秘鲁完成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升级。2023年,中国与尼加拉瓜签署的自贸协定是中方首次以负面清单方式签署开放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贸协定。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自贸协定始终体现了高标准的要求,反映了中拉经贸关系不断提质增速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供应链亦成为中拉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金融合作是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亮点。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优惠性质贷款和中拉合作基金等一系列合作举措得到积极落实,中国与多个拉美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截至目前,国开行已累计向拉美地区21个国家、250余个项目提供约1600亿美元的投融资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在拉美地区取得积极进展,为双边贸易投资提供了便利。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面临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全球挑战,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关系是各自发展的重要机遇。中方提出的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中拉关系进入新阶段。中拉加强了在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此外,中拉在减贫、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拉论坛为中拉整体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2014年,习近平主席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在巴西利亚举行会晤,首次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宣布正式成立中拉论坛,确定了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和“1+3+6”合作新框架。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双方整体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2016年中国发布第二份对拉美政策白皮书,强调坚持整体合作与双边关系相互促进,是中拉关系发展的战略路径。

  近年来,中拉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配合日益密切,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中拉政党以及地方政府和民间交流日益活跃,已缔结190多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地方合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中拉论坛还推动了中拉与第三方合作,为促进南南合作和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拉共体论坛成立以来,中拉关系进入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互促的新阶段,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中拉论坛步入下一个“金色十年”。展望未来,中拉合作依然面临地缘政治、文化差异、合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对此,中拉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中拉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推动中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培育中拉合作新动能。三是深化人文交流,夯实中拉友好的社会基础。四是完善中拉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效率和水平。五是加强在多边框架下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总之,中拉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只要双方坚持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就一定能够推动中拉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