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教育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许多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管理理念从被动适应大数据到主动运用大数据,管理机制从“科层式”到“扁平式”,管理手段从简单运用大数据到有效利用大数据。这些转变有效开拓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局面,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持续推进并不断完善。大数据的应用需借助不同种类的载体,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等功能。智慧校园运用各种多媒体与网络通信技术,对既有各类数据展开分析,从而自动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当前,诸多高校已构建起完善的智慧 3.0 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以往各个孤立的校园信息化平台进行全方位一体化整合运用。首先,健全了学生信息管理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学生信息涵盖学籍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以及学生在校的个人信息等。大数据管理平台让这些数据在学生信息管理过程中具备便利、实用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例如,学生请假时,系统能够自动匹配所需的各类信息,如课表、教师、教辅管理人员信息以及出入校园记录等,实现智能管理与科学管理,节省了人力资源与各类消耗。其次,完善了线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在大数据的助力下,高校的线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覆盖面愈发广泛,为大学生打造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平台,如学习通、中国大学 MOOC(慕课)平台等。同时,为鼓励开发优质线上课程,教育部开展了线上精品课程遴选活动,打造出一系列高质量的优质精品线上课程,满足了优质资源共享以及对学生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最后,创新了大数据教学评估与反馈管理平台。通过打造智慧校园平台,利用大数据构建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与教学服务。大数据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可综合分析大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考核等情况,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例如学习时间数据、考试成绩、参与讨论情况、选课情况等。同时,该系统还能实现过程性评价,改变以往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可靠支撑。可见,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完善,优化了教学管理,提升了教学质量。
智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于对大数据的运用,教学管理者主动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改善了原有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了系统化、精确化管理。首先,建立全新的高校教育大数据管理中心。这不仅提升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硬件水平,在人员配置方面也进行了全新拓展,组建了一支具备智慧管理能力的信息化中心专业人才队伍。目前,中心人员已从以往以计算机专业背景为主,转变为拥有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化团队,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专业管理模式。该团队有效克服了大数据信息内容处理在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的问题,打破了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甚至信息混乱的局面。凭借稳定且专业化的大数据管理队伍,以及全面专业的体系来规范大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各职能部门得以有效衔接,责任与权力划分更加清晰。这使得大数据内容能够被管理者高效运用,为高校管理带来全新变革。同时,依托信息化中心和教学发展中心,定期对学校各部门人员开展信息化水平提升培训,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将大数据辨析专项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大数据的运用,关键在于做好大数据辨析。当前,许多高校已将大数据辨析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推进,配备了专业人员和固定办公场所。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总量大幅增加,“去中心化” 使得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微信息”“短视频” 快速大量地被制作和传播,内容繁杂。在此情形下,部分虚假和负面信息出现,给高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例如高校管理受到舆论绑架,大众过度参与高校管理,个别现象被无限放大等。然而,大数据辨析是一项难度高、专业性强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分析,还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将大数据分析作为常态化工作,切实分析好各类信息数据,成为智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成果。最后,确立高校大数据管理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机制。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教育教学是核心工作。大数据的应用应围绕更精准育人、更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展开,线上资源建设、线上资源运用、线上学习效果分析等都应成为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的重点职责。许多大学生表示,借助大数据管理,他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学习状况,更便捷地与老师交流,更好地参与校园活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们也认为,大数据管理让他们更真实地了解学情,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基于大数据管理,学校管理者合理整合资源、形成制度,有效提升了智慧管理水平。
智慧管理思维能力增强。当前,各高校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高校管理者实现了从以往被动使用大数据到如今主动运用大数据的转变,并且持续创新实践模式,不断增强智慧管理的思维能力。首先,高校管理者明晰了大数据管理的思维方式。鉴于大数据所带来的思维全面转变这一特性,高校教学管理者在对大数据的认知与运用上,已形成全新的管理思维。一方面,能够主动深入挖掘有益于教学管理的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快速消化这些信息,基于大数据的科学规律形成自觉意识,还能及时有效地将大数据的预判转化为管理政策,例如主动参与开发各类特色管理软件。其次,高校教育管理者创新了大数据服务的持续发展模式。为适应信息多变的现实情况,确保不同类型、不同状况下的信息能够及时反馈,高校教育管理者构建了大数据管理思维持续发展的模式。比如,建立管理信息资源库,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等。最后,高校管理者激活了教育管理的思维模式。在大数据时代,为实现思维的快速反应与准确应用,需改变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思维模式,尽可能减少大数据资源的重叠、滥用以及遗漏现象,构建各层级之间平等对话的模式,从而激活大数据资源,进一步增强智慧管理思维能力。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