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西方合作困境中的狭隘思维

2024-10-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对他国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甚至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筑起“小院高墙”以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这些做法的背后实际上是“零和博弈”思维作祟。
  “零和博弈”的起源与应用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起源于博弈论中对于博弈类型的划分,是一种经简化假设处理后的理论情景,原先多用于数理博弈论的学术语境中。根据参与博弈各方得益总和的不同,可以把博弈划分为“常和”“变和”两种。其中“常和博弈”是指对于博弈的所有可能结果,博弈参与者得益之和是固定的常数;“变和博弈”是指随着博弈参与者选择的策略不同,各方的得益之和也随之变动。而所谓“零和博弈”其实是“常和博弈”的一种特例,指各参与者的得益之和固定为零的特殊情形。“常和博弈”在把各方得益经零和标准化处理后,就可转化为“零和博弈”。由于各方得益之和是固定的,一方之所得必是另一方之所失,所以参与博弈各方的利益就具有根本对立的意味。
  随着博弈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在西方经济和商业管理中被广泛运用,“零和博弈”也被高度抽象化为一种运筹策略,用于指导西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之后,博弈论又被引入西方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中,用于指导西方国家政府制定对外战略。比如,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霸权争夺就被认定为零和博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于1964年提出“相互确保摧毁”战略,被美国政府运用于对苏争霸中,以维持美苏之间“稳定的恐怖平衡”。
  “零和博弈”损人不利己
  “零和博弈”的逻辑建立在人性本恶的现实主义哲学基础之上,深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个人主义的影响,强调个体利益和权利的优先性。在经济领域,这种思维方式塑造了完全的利益驱动,并推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为追逐更多的利润而不惜违反社会道德与法律规范。同时,这种追求“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行为倾向,也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分化,导致它们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这也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在国际关系领域,一国如果采用“零和博弈”思维,就会在国际合作中着重维护自身利益,把别国的利益增长看作对本国利益的损害,担心别国的强大会削弱自身的权力地位,于是得出必须遏制他国发展的结论。在这样的情形下,国家间天然敌对,不存在合作与道义,而是充满现实的恐惧感和不信任,很容易陷入越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越让整个世界变得更不安全的“安全困境”之中。国家间关系也将异化为竞争对抗甚至是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重新回归,国家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最终无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滥用“零和博弈”思维,最终会导致损人不利己的结局。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殷鉴不远、十分惨痛。比如,1929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美国率先大幅提高进口关税,随后立即引发欧洲各国竞相采取报复性贸易保护措施,最终全面失控导致全球贸易战大爆发。这不仅没有让美国如预想的那样获得利益,而且让本已萧条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经济危机扩散到政治和军事层面,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事实证明,抱守“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观,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打压一切可能的竞争者很难行得通。“零和博弈”只是非合作博弈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出的一种理想场景,是绝对封闭的,而现实世界远比这种理想场景复杂得多。人类社会一直是一个开放、互联、进步的大系统,当今世界更是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如果无视开放进步的客观规律,坚持自我封闭的零和思维,采取尔虞我诈、你少我多的老办法,这种“理性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的“理性选择”,最终会导致害人害己的坏结果。
  坚持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二战后,国际社会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创建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协调机制和组织,后又建立了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旨在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共同做大世界经济增长的“蛋糕”,让各国从参与全球经贸合作中获益,从而扭转历史上的“零和博弈”困境。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西方发达国家深陷衰退旋涡,而与此相对的则是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在此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日益表现出“零和博弈”思维,认为这些国家动了它们的奶酪,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他国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甚至挑起贸易争端以维护本国的相对经济利益。比如,美国政府违反世贸组织多边规则及它参与的自贸协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单方面加征关税,同时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强推“脱钩断链”,筑起“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小圈子”。美国政府的做法是非常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维作祟,最终冲击的是中美两国及全球正常贸易投资往来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甚至会提高全球能源转型的成本,不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方的利益。
  当下,西方主导的国际合作范式因追逐相对利益的“零和博弈”思维底色,给全球经济治理的有效性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造成了阻碍。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对抗,关乎人类整体利益。与“零和”思维不同的是“共赢”思维,其要义包括“共享大同”的世界建设理念、“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抉择,也包含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高尚品德。新时代的中国一直以特有的东方文明气质探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之道,坚持“共赢”已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广交朋友的一张闪亮名片。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实现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将合作共赢理念落到实处,真心帮助暂时落后的国家发展,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同时,始终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从根本上破局西方国家“零和博弈”的困境。
  (作者系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茜(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