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龙游召开

2024-05-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5月17—19日,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龙游召开。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60余所高校的190余人参加会议。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孙旭东,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一级调研员郁兴超,浙江省政治学会会长余逊达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孙旭东  
郁兴超  
余逊达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浙江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地方政府与城乡治理研究院院长郭剑鸣教授主持。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郎友兴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郭剑鸣副会长主持开幕式
郎友兴副会长主持主旨报告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桑玉成教授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派、技术派与利益派进行了探讨。他表示,治理体系议题,在政治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可以从三大派别的划分和各派别研究问题的凝练观之。他认为,在治理权的来源、配置和运用之道的研究上,体制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技术派已然关注到技术运用的限度问题,技术与体制的刚性风险也将是本学派研究中可深入探讨的一大话题。
桑玉成教授作主旨报告
  浙江财经大学金太军教授从基层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实践展示了政界学界的深度交融,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走远登高的应有之义。当前,在应急管理场景研究中理论和实践存在非耦合性,风险社会中应急事件的高频发生和常态化威胁要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
金太军教授作主旨报告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探讨了基层治理的主题变迁、核心问题与发展对策。他谈到,特殊个体研究和特殊社会关系研究对于让共同体研究返璞归真、回归实质十分必要。未来,我们只有切实地讲清楚基层自治权是什么、有多大、分属与配置对象是谁这一类问题,才能真正推动和保障共同体研究乃至基层治理研究行稳致远。
唐亚林教授作主旨报告
  浙江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王珩教授认为,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她提出,近年来,在中国加快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中非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大主题下,中国需要汲取更多来自合作伙伴的先进经验,也需和众多合作国家共同研讨处理之策,因此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高质要素自由流通等都应列入计划、加快行动。
王珩教授作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王向民教授以重新理解中国的政治知识为视角,剖析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他指出,发现中国基层治理,就是发现经验中国的日常知识,或许是无语义无文字的生活知识,也或许是正当化、制度化和文本化的学术论证知识,这些兼具专业性、理论性和本身规定性的学术知识,帮助建立起广阔的独属于中国语境下的基层治理概念和语义。
王向民教授作主旨报告
  浙江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卢福营教授以团队多年研究为基础,把中国基层治理,以空间格局为主题和向度,在宏观层面上分析基层治理的空间关系,构建了中国基层治理新格局:一体三类多态。他认为,“一体三类多态”构想之创新关键点在于,将新时代的中国基层治理格局重新建构为一个多层级叠合的立体结构:基本治理的一般性、类别治理的特殊性和单元治理的个性相互联系、彼此叠合,进而形成产出一个具有多类型融合的三元结构、多形态统一的包容结构等特征的基层治理结构。
卢福营教授作主旨报告
  研讨会由浙江财经大学和浙江省政治学会联合主办,浙江省政治学会科普专委会、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地方政府与城乡治理研究院承办。
与会者合影
  (浙江财经大学郭玉飞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